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戴名世
释义
戴名世1653—1713

清代文学家。字田有,一字褐夫,号忧庵。因家居桐城南山,后世遂称“南山先生”,也称为潜虚先生。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早年往来于燕赵、齐鲁、河洛间,致力搜集明代史事遗书,遍访明故老传闻,拟著明史;后因行世已久的《南山集》多采用方孝标《滇黔纪闻》中所载南明桂王时史事,并多用南明朝代年号,被御史赵申乔参劾,戴名世以“大逆”罪下狱,两年后处死。此案牵连数百人,当时方孝标已死,亦被戮尸。

戴名世论文主张以“精、神、气”为第一要义,语言文字次之(《答张、伍两生书》)。他认为文章之所以能传神,关键在于“义理”(《有明历朝小题文选序》)。他与桐城派方苞交往甚密,论文主张对桐城派古文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名世文章以史论、史传、游记、序跋为主。他称自己的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时人,恐以言语获罪”;“二十年来,搜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怪怪奇奇,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将欲入名山中,洗涤心神,多吸沆瀣,息虑屏气,久之乃敢发起凡例”(《与刘大山书》)。他的史论言辞犀利,议论精辟。如《老子论》、《范增论》、《抚盗论》、《史论》等。名世最佳的散文首推史传文学与游记。史传文学如《朱铭德传》、《杨刘二王合传》、《杨维岳传》、《左忠毅公传》等。或赞颂抗清义士,或歌颂入清隐居不仕,品节高尚的志士仁人,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风格“浩瀚纵横,雄浑悲壮”(萧穆《戴忧庵先生事略》)。游记散文如《游天台山记》、《龙鼻泉记》、《雁荡记》等,“空灵超妙”(方宗城《桐城文录序》),文笔清丽生动。

他的咏史诗也很有特色。《古史诗箴》110首,分别题咏自远古到明末的人物、史实。《承畴降虏》写洪承畴降清;《维扬大节》咏史可法;《天下己任》咏顾炎武;《郑氏抗节》咏郑成功。显现了诗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诗风沉痛悲壮,激越奋励,充满郁勃不平之气,且长于议论。著有《南山集》、《古史诗箴》等。

徐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36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