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诗中旨格 |
释义 | 诗中旨格 五代诗论著作。1卷。王玄著。书前小序称:“予平生于二南之道,劳其形,酷其思,粗著予篇,虽无遗格之才,颇见坠骚之志。且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时明则咏,时暗则刺之。”全书大体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着重于发挥“时明则咏,时暗则刺”的主旨,列诗句于前,置阐发美刺之意的简短评语于后。如引贾休《吊边将》:“如何忠为主,志竟不封侯。”评曰:“此刺君子不得时也。”引孟浩然《过洞庭》:“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译曰:“此言国兴明也。”共举例诗80余首、评语多附会牵强。后一部分为“拟皎然十九字体”,就皎然于《诗式》中所列的高、逸、贞、忠、节、志、气、情、思、德、诫、闲、达、悲、怨、意、力、静、远等19体,前录皎然的断语,后引具体诗句为例证。全书理论价值不高。有《格致丛书》、《诗学指南》等本。 杨铸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00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