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词选 |
释义 | 词选 唐五代宋词选集。2卷。清张惠言选编。此书成于清嘉庆二年(1797)。其年,张惠言与其弟张琦馆于歙县金氏。金氏诸生好填词。张惠言以为:“词是小道,失其传且数百年。自宋之亡,而正声绝。”乃同张琦“塞其歧途,严其科律”,校录唐宋词44家,凡116首,编为2卷,作为学词范本,由金应珪付刻。张惠言第子歙人郑善长又录张氏友人并张氏兄弟词9家,门人词3家共12家63首为1卷,附刊于后。是为《词选》。行世之后,读者病其选择太严。如唐词仅取3家20首,五代词仅取8家26首,两宋词仅取44家160首。名篇秀句,尚有遗落。于是张惠言外孙董毅又续选唐词4家9首、五代词6家13首、两宋词42家100首。编为《续词选》2卷。道光十年(1830)七月,张琦序而刊之。其时,张惠言已下世。张惠言论词,倡“意内言外”之说,以为词当重立意、有寄托,应该同于诗骚,具有比兴之义;词之高品为“深美闳约”;词之地位,与诗赋同类。欲以此纠正当时词坛之弊。诸如:浙派末流,但知刻画姜(夔)张(炎)面目而意境枯瘁。阳羡派末流,摹拟苏(轼)辛(弃疾)豪放而粗厉叫嚣。《词选》之出及对所录作品的评论,正贯穿和体现张惠言的词学观点。后经董士锡、周济等人宣扬发挥,形成常州词派。 《词选》一书既出,赞扬者认为“倚声之学,由二张而始尊”(谭献),“扫靡曼之浮音,接风骚之真脉”(陈廷焯)。批评者认为“张氏《词选》,抗志希古,标高揭己,宏音雅调多被排摈”(潘德舆)。近人王国维更指出此书为求作品寄托之处,所作的穿凿附会(见《人间词话》)。此书又名《茗柯词选》(张惠言词集名《茗柯词》),《宛邻书屋词选》(张琦号苑邻,有《宛邻文集》)。通行本有1936年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1936年世界书局铅印本,1957年中华书局聚珍本等。 张展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21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