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刘心武
释义
刘心武1942—

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省成都市人。1946年入重庆海关子弟小学读书。1950年其父调中国海关总署任职,迁居北京。先后就读于隆福寺小学、北京二十一中、六十五中学、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1961年师专毕业分配到北京中学任教,历时15年,任10年班主任。学生时代各科成绩优异,且兴趣广泛,尤爱文学,阅读大量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初中3年级时开始文学写作。高二时发表处女作评论《谈<第四十一>》。自此至1966年春,在《北京晚报》、《人民日报》、《大公报》、《中国青年报》发表散文、杂文,小小说、小品、剧评等70余篇。“文革”开始,被打成“‘三家村’小走卒”,横遭批判,被勒令下农村参加体力劳动。1972年落实政策,重登讲台。1973年借调到出版社改稿,后出版中篇小说《睁大你的眼睛》。1976年“四五”运动后,返校执教。粉碎“四人帮”不久,调任北京出版社编辑。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屈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蜚声文坛。该作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树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新时期文学的界碑。嗣后,《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如意》、《立体交叉桥》、纪实小说《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的发表,引起强烈反响,受到读者和文艺界好评。1984年发表于《当代》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钟鼓楼》,通过对9个家庭的历史和众多人物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当代北京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清明上河图》式的风俗画,又是浓缩一代风貌于一天的当代社会剖析图。艺术上具有时代色彩、民族风格,且京味浓郁。该作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刘心武曾参与《十月》的创刊工作,任编辑。曾被聘为《北京文学》、《丑小鸭》、《儿童文学》、《东方少年》编委。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1979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大会并被选为中国作协理事。1980年加入中国笔会中心,为世界笔会中心会员。1980年4月调中国作协北京分会从事专业创作。1979年夏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访问罗马尼亚,1981年春应邀访问日本,1983年冬作为中国电影代表团成员赴法国参加“三大洲电影节”,1984年冬访问联邦德国,1987年秋赴美访问并应邀在美国13所大学讲学。后任《人民文学》主编。

已出版的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母校留念》、《班主任》、《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又名《这里有黄金》)、《大眼猫》、《到远处去发信》、《我可不怕十三岁》、《日程紧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木变石戒指》、《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如意》、《嘉陵江流进血管》、《王府井万花筒》,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散文集《垂柳集》、《巴黎郁金香》,儿童文学《小猴吃瓜果》、《能吃的“竹篱笆”》(与人合集),理论集《同文学青年对话》、《斜坡文谈》等。他的著作尚有多种外文版本。

朱家信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17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