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冤报冤赵氏孤儿 |
释义 | 冤报冤赵氏孤儿 元杂剧剧本。一作《赵氏孤儿大报仇》。简名《赵氏孤儿》。纪君祥撰。末本。故事梗概是:晋国元帅屠岸贾为晋灵公宠臣,与忠臣赵盾有隙,欲以西戎所献神獒杀赵盾,赵盾被救出走。屠岸贾将赵府300余口尽行杀戮。赵盾子驸马赵朔,亦赐自尽。时公主有孕,产一男孩,即赵氏孤儿。屠岸贾认为这是祸根,意在必除。遂令将军韩厥守其府门,若有盗出此儿者,全家处斩。草泽医生程婴,乃赵朔旧人,以看公主病为名,将婴儿置药箱中带出。公主为使程婴无泄密之忧,自缢身亡。出门时,婴儿被韩厥搜出。韩厥素对屠岸贾凶横不满,将程婴放走。程婴回嘱韩厥勿泄,韩厥为不使人疑己,拔剑自刎。 屠岸贾得知孤儿已失,传令全国,限3日将半岁内婴儿悉送元帅府,全部杀之。违者灭九族。太平庄公孙杵臼,原是赵盾旧友,因灵公无道,罢职归农。程婴抱孤儿求援。程婴谓公孙杵臼说,他亦新生一子,情愿以亲子易赵孤,父子俱死。使公孙杵臼将赵孤抚养成人,为父祖报仇。公孙杵臼度己年过七旬,不如程婴抚孤,自己与程子去死。谋毕,程婴以救自己半岁内小儿为辞而出首。屠岸贾至,杀死假赵孤,公孙杵臼触阶而死。屠岸贾将程婴视为心腹之人,使其为元帅府门客,并认程子(实为赵孤)为义子。 20年后,赵孤长成。程婴将赵氏一门被害经过绘成图册悉告赵孤,赵孤立誓报仇。晋灵公死后,晋悼公即位。赵孤将前事上奏,悼公准其捉拿屠岸贾。赵孤在闹市等候,值屠岸贾回私宅时突袭而擒之。此时上卿魏绛奉命而来,宣布将屠岸贾凌迟处死。 此剧五折一楔子。正末为韩厥、公孙杵臼、赵孤3人,均有整折唱词,楔子中为冲末赵朔唱,在杂剧体例上是个不小的突破。这段史实见于《左传》、《史记·赵世家》等典籍;刘向《新序》和《说苑》记载亦详。其后明传奇《八义记》,清皮黄戏《搜孤救孤》,都是此剧影响下的产物。剧本歌颂了公孙杵臼、程婴等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也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恶毒。说明了为非作歹陷害别人的权奸,可以得逞于一时,但最终无法逃脱历史的裁判。此剧曲折紧凑,波澜起伏,使人惊心动魂,但又觉合情合理。作者擅长通过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因此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性格都很鲜明。此剧1735年已有法译本,1762年继有英译本。法国大作家伏尔泰将其改编为《中国孤儿》,受到公众的重视,夙称世界名剧。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 星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15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