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杏根 |
释义 | 王杏根1936— 近代文学研究家。笔名王若海、文海石、周庭、周廷、阿根等。原籍江苏武进,生于上海。1950年小学毕业后曾失学1年。1953年毕业于上海五一中学初中班。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师范学校。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今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前后讲授儿童文学课、写作课、近代文学史课、古代文学史课;其间于1960年至1961年曾参加由上海师院、华东师大、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组成的《儿童文学概论》编写班子。1978年被评为讲师,1986年晋升为副教授。历任写作教研室副主任、近代文学教研组副组长和组长、中文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并为“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编委、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会会员。王杏根的教学和研究范围较为广泛,但以近代文学的研究为重点。其治学较重视资料工作,不仅对资料加以搜集整理及进行考辨,即使撰写论文也很注意论据,不事泛泛而谈。发表文章计40余篇,主要有《鲁迅〈自题小像〉作年新考》(1976年)、《论梁启超“新文体”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1985年)、《从输入外来“新名词”看近代文学“开放型”的特征》(1986年)、《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目标:自由文学》(1986年);曾任任访秋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史》(1988年出版)的分编主编;与人合作校点有《新石头记》(吴趼人著)、选注有《近代散文选注》;尚有《“文界革命”研究资料》等3部书稿待出版。其中《梁启超“新文体”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一文于1986年获上海师院优秀论文二等奖;《鲁迅〈自题小像〉作年新考》一文受到了周振甫、唐弢、钟敬文的称赞,并被新版《鲁迅全集》之注文及多种鲁迅年谱所采用。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1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