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袁高 |
释义 | 袁高727—786 唐代诗人。字公颐。沧州东光(今属河北)人。少年慷慨,有节尚。登进士第,曾辟为节度幕僚。唐代宗时征召入朝,官至给事中、御史中丞。唐德宗建中二年(781)为京畿观察使。因论事失旨,贬为韶州长史,复拜给事中,贞元元年(785),奸相卢杞谪居吉州,唐德宗欲起为饶州刺史,命袁高起草诏书,他据理力谏,遂止。贞元二年,德宗以安史之乱后关辅百姓贫困,田多荒废,遂诏令量地给牛,不满50亩不给,袁高上书论之,以为皇帝所忧,乃在贫乏,有田不满50亩者尤是穷人,请两户共给一牛。皇帝从之。本年卒,终年60岁。其《茶山诗》反映了贡茶给茶农带来的苦难,对劳动人民的苦难深表同情:“氓辍耕农耒,采采实苦辛”;“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对地方官吏谄上欺下深表不满:“动生千金费,日使万户贫”;“茫茫沧海间,丹愤何由申。”《全唐诗》卷314仅存其诗一首。 苏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72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