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冯苓植 |
释义 | 冯苓植1939— 当代作家。原籍山西代县。抗战胜利后定居北京。幼因家庭破产,当过报童。1950年迁居呼和浩特市。当过小学教师。1957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1959年从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在基层草原工作,历任教师、演员、干部、编剧、创作员等职。其间,因受父错案牵连,曾多年下放偏远的大漠腹地劳动。“文革”中成为“群专”对象。苦难使他积累了生活。他的创作开始于1957年,《林中遇险》是他的处女作,被选入1957年的全国《儿童文学选》。1959年出版儿童小说集《骆驼上晃荡大的孩子》(被译为乌克兰文及盲文)。此后长久沉默,潜心积累,直至1974年才重新动笔。其后数年间,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阿力玛斯之歌》、《神秘的松布尔》等多部作品,以其鲜明的草原民族色彩,独特的语言风格,引起文坛注目。1982年发表于《收获》杂志的中篇小说《驼峰上的爱》标志其小说创作挣脱了原有模式,开始以戈壁荒原为背景,探索着人、动物和大自然的哲理性关系,在美学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3年中,先后写了中篇《沉默的荒原》、《翅羽上的故事》、《死海》、《马背上的夜》等小说,成为小说界个性鲜明的作家。1985年,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受鲁迅作品的启示,使他转向探索传统文化和中国的国民性。以《虬龙爪》为代表的一系列小说,抛弃了以前散文诗语言和抒情风格,转向用京味语言创作市井小说,引起文坛注意。稍后,他的中篇《黑丛莽》、《绿苇滩》、《白狐峪》等小说,继续为揭示和提高民族素质而努力,但风格趋向粗犷,运用西部农民语言,具有蛮荒色彩。除小说外,他还从事戏剧、电影剧本创作。前者以《乌兰嘎鲁》为代表,后者多以改编自己的小说为主。他的《驼峰上的爱》、《虬龙爪》、《神秘的松布尔》、《女王之死》、《去年的故事》、《乌兰嘎鲁》等作品,曾在全国或省市级获奖。英国国际传记中心将其列入《世界名人录》辞目。任专业作家、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 楚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662-166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