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阿狗文艺论
释义
阿狗文艺论

现代文学评论文。胡秋原作。刊载于1931年12月25日《文化评论》创刊号。文章认为急进的资产阶级艺术家不忍文艺为庸俗市民所玷污,提出了“艺术至上”、“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这种倾向起于艺术家与其环境的不调和,所以由憎恶现实而回避现实,自闭于艺术之宫中。随着资产阶级社会破绽的日益暴露,他们又要求艺术成为改良社会的工具之一,因而提出“为人生而艺术”。从此两派争论不休。其实这种论争是徒劳的。“艺术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生活之表现、认识和批评。伟大的艺术,尽了表现批评之能事,那就为了艺术,同时也为了人生。”在资产阶级颓废而阶级斗争尖锐的时代,急进的社会主义者与极端的反动主义者都要求功利的艺术。中国的所谓民族文艺是法西斯主义文学,是比所谓颓废派下流万倍的东西。

文章还认为“艺术是思想感情之形象的表现,而艺术之价值,则视其所含蓄的思想感情之高下而定。所以,伟大的艺术,都具有伟大的情思。而伟大的艺术家,常是被压迫者,苦难者的朋友”。艺术家即使表现了上层阶级的理想,也常是无意识的;如果有意识为特权阶级辩护,那艺术没有不失败的。“只有人道主义的文学,没有狗道主义之文学。”“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将艺术堕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那是艺术的叛徒。”艺术家虽不神圣,但也不是叭儿狗。中国文艺界一个最可耻的现象就是所谓“民族文艺运动”。文艺的发展全靠各种意识互相竞争。中国与欧洲文化,发达于自由表现的先秦和希腊时代,而僵化于中心意识形成之时。用一种中心意识独裁文坛,结果只有奴才奉命执笔而已。文章一方面批评了“民族主义文学”,一方面则对无产阶级文学进行攻击。此文发表后曾引起一场广泛的论争。

冯忠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380-338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5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