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文苑英华
释义
文苑英华

南朝梁至唐五代诗文总集。1000卷。宋太宗时,诏令李昉、扈蒙、徐铉、宋白、贾黄中、吕蒙正、李至、李穆、杨徽之、李范、杨砺、吴淑、吕文仲、胡汀、战贻庆、杜镐、舒雅及苏易简、王祐、范杲、宋湜等编纂。编纂工作始于太平兴国七年(982)九月,成于雍熙三年(986)十二月。此书上继《文选》,收录梁、陈、隋、唐,五代的作家近2200人,作品约2万篇。仿效《文选》体例,分为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策问、策、判、表、笺、状、檄、露布、弹文、移文、启、书、疏、序、论、议、连珠、喻对、颂、赞、铭、箴、传、记、谥哀册文、谥议、诔、碑、志、墓表、行状、祭文,共38类。其中唐代作品最多,约占十分之九。宋真宗景德、大中祥符年间,朝廷又命馆臣进行了芟繁补缺和覆校的工作。

宋王朝编纂此书的目的,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说:“太宗以诸家文集,其数实繁,虽各擅所长,亦蓁芜相间。乃命翰林学士宋白等精加铨择,以类编次”。《玉海》卷54引《实录》中太宗的诏书也说:“近世以来,斯文浸盛,虽述作甚多,而媸妍不辨。遂令编辑,只取英华。”《文苑英华》的编纂,是为了给读书人和官僚们提供科举考试和办公应酬的模仿对象。同时,也有保存资料的意图。宋朝以前,书籍靠手抄传布,既不易得见,又容易散失。宋初,去唐未远,朝廷诏令编纂此书,给后世留下一部唐代诗文的珍贵文献资料,其意义不容低估。周必大在《文苑英华跋》中说:“盖所集止唐文章,如南北朝间存一二,是时印本绝少,虽韩、柳、元、白之文,尚未甚传,其他如陈子昂、张说、九龄、李翱等诸名士文集,世尤罕见。修书官于宗元、居易、权德舆、李商隐、顾云、罗隐辈或全卷收入。”道出了此书的资料价值。后世利用此书进行补辑、考证和校勘,收获甚丰。但作为一部资料书,《文苑英华》由于部头过大,纂修未精,其中有数以千计的错误。宋孝宗时,曾命周必大等校雠勘定。周必大退休后,又邀请彭叔夏、胡柯等学者,遍求别本,详加考订。彭叔夏将考订成果荟萃为《文苑英华辨证》10卷。《辨证》考核堪称精密,但也未能尽善。清人劳格曾撰《文苑英华辨证拾遗》。顾广圻、岑仲勉等对《辨证》也有所纠谬。

《文苑英华》经周必大等校订后,于嘉泰四年(1204)刻印问世,这是其唯一的宋本,今已残。明代隆庆元年(1567),胡维新,涂泽民、戚继光等曾据抄本刊行。1966年,中华书局用明隆庆本860卷配以残宋本140卷,影印刊行,书末附《文苑英华辨证》及《文苑英华辨证拾遗》,并附有新编的《作者姓名索引》。是比较完备的本子。

薛天纬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100-110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