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有声 |
释义 | 周有声1749—1814 清代诗人。字希甫,号云樵,又号东冈。长沙(今属湖南)人。乾隆六十年(1795)进士,任内阁中书,出为贵州、大定、思州、思南、贵阳等地知府,因事落职。后起为松江知府,改苏州,总理下河工务等,为政颇有鞠躬尽瘁的精神。他与秦瀛交往极深。乡试出自姚鼐门下,为人豪爽伉直,有智略。他的诗主要抨击时弊,揭露社会的黑暗,如《吴中漕运诗》写漕运中官吏贪赃枉法、敲榨勒索,“相循敲扑故事耳”,“但藉膏血填坑渊”。提出要想“漕政全”,就必须先肃“漕弊”。《破毒碑》揭露官吏的本质说:“百姓剜肉充官肠”,“官衙事事皆如此,无钱横索谁能当?”鞭挞入里,文辞犀利,锋芒毕露。他如《赵秀才》,《别固原》等,都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诗文字质朴,不求藻饰,刚健有力。而一些写景诗,则境界苍茫壮阔,气势宏大,如“岩峦森气象,风雨极声闻。石势存危栈,林烟续断云”(《风县道中》),俨然一幅大笔濡染的水墨山林画卷。著有《东岗诗賸》14卷。 王景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86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