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新月派
释义
新月派

现代文学流派。它先后以《晨报·诗镌》、《新月》和《诗刊》等报刊为活动阵地。从逐步形成到解体,大致经历了1926年至1933年的几年时间,主要代表诗人为徐志摩、闻一多、朱湘、孙大雨、邵洵美、陈梦家、方玮德、林徽音等。主要代表诗作收于陈梦家1931年编选的《新月诗选》。

新月派从开始问世,就打出了反对“感伤主义”和“伪浪漫主义”的旗帜,主张写诗要克制感情,不赞成浪漫主义那种自我表现与坦白奔放。梁实秋认为文学的力量不在放纵,而在集中和节制。节制就是以理智驾驭情感,以理性节制想象。孙大雨后来也指出,浪漫主义作品不耐多读久读,理智不够,感情过甚,缺少结构。新月派所提倡的“健康”,也旨在反对文学中的“感情主义”。“反感伤主义”使得闻一多的诗集《死水》有一种安详世故、老成懂事的风格,使得朱湘在生活极其焦躁的情况下,大写恬淡平静的诗,也使得狂放不羁的徐志摩有了一些约束。新月派所提倡的“尊严”,是上流社会绅士风度在文学上的反映,表现出在劳动人民苦难面前的一种贵族态度。这些特征,使得新月派与时代潮流和时代文学潮流,拉开了一个很大的距离,并与左翼文学取了对立的姿态。

闻一多的著名论文《诗的格律》,是新月派的艺术纲领。文中提出新诗要具备音乐的美、建筑的美和绘画的美的主张;重点在建筑的美,它强调的是艺术形式的完美,和以形式来节制情感的泛滥。新月派的格律倡导,扭转了新诗自由散漫的潮流,使新诗趋向精炼和集中。新月派诗人们在反对感伤主义的“主观的调子”的同时,寻求比较客观的表现手段,创作了一批客观抒情体诗和“戏剧独白”诗,丰富了新诗诗体与表现手段。

到了30年代,新月派逐渐与象征派合流。《新月》停刊后,一批人在《大公报》开辟“文艺副刊”,1935年11月,又开辟“文艺副刊诗刊”,实际上是在继续新月派的探索。参加者有孙大雨、梁宗岱、朱自清、闻一多、俞平伯、废名、朱光潜、林徽因、方令孺、陆志韦、冯至、陈梦家、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林庚、孙毓棠、曹葆华、沈从文等。《诗刊》停刊后,邵洵美、朱维基等还创办《诗篇》杂志,继续活动,但几期之后也就风流云散了。

蓝棣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22-602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