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新月社
释义
新月社

现代文学社团。1923年底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饶孟侃、朱湘、梁实秋、余上沅、丁西林、罗隆基、叶公超、陈梦家等。最初以俱乐部的形式经常举办年会、灯会、书画会和演剧等活动。未出版专门刊物,成员发表文章的主要阵地是《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1926年4月,以闻一多、徐志摩、饶孟侃、刘梦苇、于赓虞、朱湘、孙大雨等为主干在《晨报副刊》上创办了《诗镌》;6月,又在《晨报副刊》上创办《剧刊》,主要撰稿人有徐志摩、余上沅、赵太侔、陈西滢、梁实秋、丁西林、熊佛西等。《诗镌》的创刊号为“纪念‘三·一八惨案’专号”,发表了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的文章和诗作,表现出前期新月社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和反对军阀统治的进步倾向。在艺术上,他们有大致相同的观点,认为艺术美至高无上,要求文艺“解脱自然的桎梏”去接受艺术格律的束缚,有唯美主义的倾向。在诗歌方面,倡导新诗的格律化,主张新诗应当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闻一多《诗的格律》)。否定“自然音节”和“诗可无韵”说。在戏剧方面,提倡“国剧”,肯定中国旧戏程式化和象征化的表演艺术。

1927年始,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新月社成员纷纷南下,云集上海。1927年春,由新月社元老胡适、徐志摩等,加上新从国外回来的一些留学生,在上海创办了新月书店,由胡适担任董事长。1928年3月创办《新月》月刊,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梁实秋、潘光旦、叶公超、罗隆基等先后主持过编务。这时的新月社在政治上反对共产党。他们大多留学欧美,受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影响,既不满国民党的独裁专制,又依靠国民党,主张“英国式民主”,提倡“好政府主义”。在文学上,《新月》创刊号发表了《〈新月〉的态度》一文,提出了“健康”和“尊严”两大原则,反对左翼文学,反对把文学当作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认为文学应当表现最基本的人性。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们曾和新月社展开激烈的论战。但《新月》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大多数没有不健康的内容,有的作品还不同程度地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1932年1月,新月书店曾刊登出版《现代文化丛书》的预告,计划出版50种,但实际上只出了十几种。徐志摩死后,新月书店资金周转不灵,不久宣布解散。《新月》也于1933年6月停刊。新月社的成员后来发生了分化,闻一多等走到人民大众方面来,而胡适及其追随者则成为国民党当局的喉舌。

李怀亮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2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