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周作人
释义
周作人1885—1968

现代作家。原名周櫆寿,改名奎绶,字星杓、启明,号知堂;后改名作、遐寿,笔名岂明、药堂、开明等。浙江绍兴人。系鲁迅二弟。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赴南京入江南水师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留学日本,初攻海军技术,后改学外国语。宣统三年(1911)回国,任中学教员、浙江省教育司视学。1917年4月由鲁迅介绍到北京,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国史编纂处纂辑员。后任燕京大学教授、女子师范大学讲师、中法大学、孔德学院教授等。“五四”运动时与陈独秀、鲁迅等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为《每周评论》撰稿,从事新文学活动,提倡新文化运动,在《人的文学》中明确提出人道主义文学的主张,后又发表了《平民文学》一文,在当时影响较大。1922年与朱自清等8人结集出版新诗集《雪朝》。1924年参加语丝社。其散文创作力主平和冲淡、恬静闲适,甚得胡适赞扬,他说:“这几年来,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象笨拙,其实却是滑稽。”(《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有时也发表一些对当时现实不满的讽刺文章。尔后思想日趋消极。30年代与林语堂一起提倡“闲适幽默”小品,受到左翼文艺家的批判。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京大学内迁,他留北平。1938年5月,通过燕京大学国文系主任郭绍虞的关系,受聘为“客座教授”。后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文学院院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关押,囚于南京。1949年1月出狱,经上海回北京定居。此后在北京人民出版社从事翻译和著述,对鲁迅和鲁迅作品进行研究。他一生著述颇丰,共有集子50余种。主要有: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谈龙集》、《谈虎集》、《泽泻集》、《过去的生命》、《看云集》、《知堂集》、《周作人书信》、《苦茶随笔》、《夜读抄》、《风雨谈》、《苦竹杂记》、《瓜豆集》、《秉烛谈》、《书屋一角》、《药堂语录》、《药味集》、《药堂杂文》、《鲁迅的故家》、《鲁迅青年时代》、《鲁迅小说中的人物》、《知堂随感录》、《周作人回忆录》;诗集《过去的花园》;学术专著《新文学的源流》、《欧洲文学史》;翻译《炭画》、《现代日本小说集》、《域外小说集》(与鲁迅合作)、《点滴》、《现代小说译丛》、《两条血痕》、《空大鼓》、《黄蔷薇》、《陀螺》、《日本狂言集》、《伊索寓言》、《欧里庇得斯悲剧集》等。

汪木兰,林碧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87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