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公刘2
释义
公刘21927—

当代诗人。本名刘仁勇,又名刘耿直。中国共产党党员。生于江西南昌一个由小康环境渐次沦落为城市贫民的家庭。曾接受其父古典文学知识的营养。1945年起半工半读于中正大学法学院。1948年经上海到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以新华社记者身分随军挺进云南。1953年调昆明军区文化部任文艺助理员,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5年调北京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创作室任创作员。1957年8月被错划为“右派”,次年5月开始在山西“劳动锻炼”。1961年摘去“右派帽子”,次年任山西《火花》月刊编辑。1979年1月,“右派”错案获平反。同年,调离山西到安徽。入皖后,赴西南、西北等地作过采访,到南斯拉夫参加过第19届国际作家大会。任安徽文学院院长等职。

公刘12岁时发表第一首诗。1946年正式使用公刘笔名。1954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边地短歌》。此后至1957年,出版了长诗《阿诗玛》(与人合作整理)、《望夫云》,诗集《神圣的岗位》、《黎明的城》、《在北方》,电影文学剧本《阿诗玛》,短篇小说集《国境一条街》。1979年至1987年,出版了长诗《尹灵芝》,诗集《白花·红花》、《仙人掌》、《母亲——长江》、《骆驼》、《大上海》、《南船北马》,《刻骨铭心》、《相思海》,诗选集《离离原上草》、《公刘诗选》,诗论集《诗路跋涉》、《诗与诚实》、《乱弹诗弦》、《谁是21世纪的大师?》、《跨越“代沟”》,电影文学剧本《望夫云》(与人合作),散文集《酒的怀念》,报告文学集《裂缝》,中篇小说《头颅》。

谢冕认为,公刘1954年创作的《西盟的早晨》问世,“引起诗歌界的注意,被誉为‘一朵奇异的云’”;获平反后的诗,“诗风转向严峻深沉,以诚实的血泪,尖锐的针砭”,“凝聚着当代人民的爱憎”;《黎明的城》和《在北方》两个集子“是公刘初期作品成熟的标志”。(《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公刘”条,《文学评论》1983年第5期《仙人掌的诗情》。)公刘50年代创作的诗歌《山间小路》、《西盟的早晨》、《五月一日的夜晚》、《运杨柳的骆驼》、《上海夜歌》(一),70年代至80年代创作的《沉思》、《星》、《哎,大森林!》、《十二月二十六日》、《读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等得到诗歌界的好评。他的诗作《沉思》,诗集《仙人掌》、散文《酒的怀念》等获省级以上优秀创作奖。其部分诗歌、散文、评论等被转载于港台一些书刊,被译成英文等10余种外文出版。

雷业洪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93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4: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