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他死在第二次
释义
他死在第二次

现代新诗集。艾青著。上海杂志公司重庆1939年11月初版,1946年5月上海1版。收短诗7首、长诗1首。这些诗写于1938年至1939年,以抗战为题材,表现全民的抗敌意识,歌颂普通人的献身精神,揭露侵略者的暴虐。朴实的诗行,平凡的生活,流泻着诗人的爱与恨。吹号者以唤醒黎明的起身号,“给前进着的步伐/做了优美的拍节”的行进号,“短促的,急迫的,激昂的”、“声音高过了一切,/又比一切都美丽”、“在死亡之前决不中止的冲锋号”塑造了诗人自己的形象,克尽效忠祖国的职责,即使中弹倒下了,也“依然紧紧地握着那号角”(《吹号者》)。《街》中控诉:战争破坏了人的正常生活,逼迫他们离乡背井,四处流浪,使宁静的街市变得扰嚷,带给人们恐慌;但战争也锻炼了人、造就了一代青年:一个昨日的普通少女,今日剪短了头发,打了绑腿,穿上了草绿色的军装,欢快地走上战场。长诗《他死在第二次》写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伤兵,感受过护士的圣洁(她用纤细洁白的十个手指,“轻轻地扯去药水棉花从伤口/洗去伤口的发臭的脓与血”),目睹了农夫的忙碌,受到过沿街求乞的伤兵的刺激(在公园门口,一个只剩了一条腿的士兵,“哭泣在众人的面前/伸着污秽的饥饿的手/求乞同情的施舍”),他于是脱下绣有红十字的制服,穿上军装重新拿起武器。“挺进啊,勇敢啊/屈辱与羞耻/是应该终结了——/我们要从敌人的手里/夺回祖国的命运/只有这神圣的战争/能带给我们自由与幸福……”在战场上,他第二次倒下了,牺牲了。就个人来说,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只在荒原上多了一个“从来不标出死者的名字”的土堆。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才构成中华民族复兴的脊梁。

张大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568-156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