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元戏曲史 |
释义 | 宋元戏曲史 古代文学研究专著。王国维著。写成于1912年,是作者在戏曲研究方面最后带有总结性的著述。全书内容分16个部分,一、上古至五代之戏剧;二、宋之滑稽戏;三、宋之小说杂戏;四、宋之乐曲;五、宋官本杂剧段数;六、金院本名目;七、古剧之结构;八、元杂剧之渊源;九、元剧之时地;十、元剧之存亡;十一、元剧之结构;十二、元剧之文章;十三、元院本;十四、南观之渊源及时代;十五、元南戏之文章;十六、余论。在戏曲研究史上,该书首次用较为科学的观点对我国戏曲发展的脉络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纵的方面,从上古一直说到元朝;横的方面,除取材于单纯的戏剧伎艺外,也把与戏剧有关的多种事物作了必要的阐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比如他把戏曲看作是一个时代的文学,认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序》)把元曲提高到同诗、词并列的地位,认为元曲“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能仿佛也”(同上)。他把用于分析诗词的意境学说用来阐述元杂剧的艺术特点,以为元剧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他认为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也”(《元剧之文章》)。 该书对南戏渊源的考证也很有启发作用。指出了南戏早于元杂剧及其与温州的关系。 该书原名《宋元戏曲考》,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时,改名《宋元戏曲史》。出版后受到广泛重视。郭沫若在《历史人物》中曾予以高度赞扬,他说:“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毫无疑问,是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该书还收入《海宁王静庵先生遗书》及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 郑永晓,张君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181-318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