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鲜滋味 |
释义 | 新鲜滋味 近代中短篇小说丛书。损公(蔡友梅)著。民国初年京话日报社出版,铅印线装本,每种1册。该丛书所收作品均在《京话日报》连载过,然后分订为单行本,总其名为“新鲜滋味”。至少出过24种24册,但已残缺不全,仅见18种,即《姑作婆》、《库缎眼》、《理学周》、《刘军门》、《张二奎》、《一壶醋》、《王遁世》、《麻花刘》、《苦鸳鸯》、《鬼吹灯》、《赵三黑》、《张文斌》、《搜救孤》、《小蝎子》、《曹二更》、《非慈论》、《贞魂义魄》、《方圆头》。篇幅最短的1万余字,最长的3万余字。 这些作品与当时大量流行的南派小说相比,无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均具有明显的特点。在内容方面,它们大多以清末民初的社会现实为题材,以揭露官场政治腐败、社会道德沦丧为基本主题。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在于理发匠、小市民、穷书生、小官吏等“小人物”充当了作品的主人公,作者对他们更采取了同情乃至赞赏的态度。如《库缎眼》以秀才温玉如由穷变贵的经历为线索,一方面描写其富家岳父库缎眼始而嫌贫爱富、继而溜须拍马的丑恶行径,一方面描写剃头匠苗大始而济困扶危、继而拒绝报答的高贵品质。并借苗大之口痛骂库缎眼道:“你别瞧你是个财主,论人格你还不及我这剃头的呢!”《刘军门》、《一壶醋》等也有类似的描写。如作者借《王遁世》中的人物说道:“现在道德沦丧,人心不古。作官念书的,大半口是心非,寡廉鲜耻。……偏是没念过书的下等人,能够知恩报恩,慷慨好义。”又道:“有些个人,在没登台的时候儿,痛哭流涕,慷慨演说,真能牺牲一切,舍身救国。及至一坐马车,宗旨就有点改变;一坐汽车,连骨头都能变。从先的痛哭流涕,慷慨演说,直仿佛不是他。”可见这些作品的“平民色彩”很重,简直可以称为“平民文学”。这是南派小说所少见的。在形式方面,它们抛弃了章回体,而略近于评书,并且以纯粹的北京话为语言,以作品主人公的姓名为篇名,被人称为“京味小说”。因此在南派小说几乎垄断了小说界的当时,这些作品的出现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7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