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楷第 |
释义 | 孙楷第1898—1986 现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字子书。河北沧县王寺镇人。早年在家乡读中小学,1922年考入北平高等师范(即今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1928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31年到北平图书馆(即今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兼任几所高校中文系讲师,开始致力于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的研究。1931年9月曾东渡日本访书。抗日战争期间,孙楷第滞留于北平,为避免为日伪宣传机构所利用,在“七七”事变后不久就中止了日本人主持的《续修四库全书》小说戏曲类提要的撰写,并离开北平图书馆弃职家居。抗战胜利后,孙楷第到北京大学国文系任教授。1948年转入燕京大学,仍任国文系教授。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燕京大学归入北京大学。1953年,北京大学成立文学研究所,这就是现代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前身,孙楷第调入该所专门从事古典文学的研究,直到80年代病逝。50年代评定职称时,被评为二级研究员。 孙楷第毕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在大学学习时,就受到杨树达赏识,并接受了清代乾嘉学派的研究方法。他对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的研究,早在30年代就已受到学术界的推重。胡适曾毫无保留地说:“沧县孙子书先生是今日研究中国小说史最用功又最有成绩的学者。”(《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序》)针对孙楷第学术研究的基本特点,胡适又说:“他的成就之大,都由于他的方法之细密。他的方法,无他巧妙,只是用目录之学作基础而已。”孙楷第是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的版本目录学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大连图书馆所见小说书目》、《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小说旁证》(待刊)、《元曲家考略》、《也是园古今杂剧考》、《傀儡戏考原》等。他的论文曾结集为《沧州集》、《沦州后集》。他的3种小说书目问世于30年代,20年后,郑振铎还称许说:“孙先生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是最好的一部小说文献,给我们开启了一个找书的门径。二十多年来的小说研究者们,对于这部书是重视的,对于孙先生这个工作是感激的。”他研究的领域还涉及敦煌学、史学、他的论著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著称。 杨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470-247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