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兴观群怨
释义
兴观群怨

古代文学理论术语。语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提出的“兴观群怨”之说,代表了他对文学社会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所谓“兴”即“感发意志”(朱熹注),是说文学可以使读者受到感染和激励;所谓“观”,即“观风俗之盛衰”(郑玄注),是说读者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认识了解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兴衰;所谓“群”,即“群居相切磋”(孔安国注),是说文学作品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所谓“怨”,即“怨刺上政”(孔安国注),是说文学可以批评统治者的政治失误,表达人们的不满情绪。诚然,孔子倡言“兴观群怨”,是与其政治伦理思想体系相联系的,有着特定的历史内涵;但是,“兴观群怨”说确实相当全面地概括了文学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功能,因此在文艺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很多文论家,都继承孔子“兴观群怨”的思想,并在不同的方向上给予了新的发展。

杨铸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4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