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曹伯启 |
释义 | 曹伯启1255—1333 元代诗人。字士开。济宁砀山(山东单县)人。早年从东平李谦游。至元中,仕为兰溪主簿,迁常州路推官,再迁河南行省都事、台州路治中。御史潘昂霄等举荐,擢西台御史。延祐元年(1314)升内台都事,迁刑部郎中。出为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百姓安之。延祐五年迁司农丞,置六仓于浙东、浙西,设运盐官,赏罚严明,输运有期。不久拜南台治书侍御史,曾倡言:“扬清激浊,属在台宪,诸被枉赴愬者,实则直之,妄则加论可也。今讼冤一切不问,岂风纪定制乎?”不久就被解职。元英宗即位,召拜山北廉访使。泰定初,告老北归,优游乡社。其所居被称为“曹公里”。天历中,起为淮东廉访使、陕西诸道行御史台中丞,曹伯启以老辞之。元统元年(1333)卒,享年79。追封鲁郡公,谥文贞。有《曹文贞诗集》10卷(一本作《汉泉漫稿》)。《元诗选》初集选入曹伯启诗57首。他的诗直抒胸臆,被称为“中原雅调”(《四库全书总目》)。他的一些警句,如“立谈千古意,坐占一生间”(《赠周可山》),“山色欲冥知雨信,岸痕齐剥记潮生”(《江阴咏怀》),受到顾嗣立的称赏。但他的五言诗常有冗沓之病。他的词被编入《全金元词》之中。 杨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30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