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传奇2
释义
传奇2

中国古代戏曲样式之一。“传奇”一词,含义数变。唐代文言小说称“传奇”。宋元时有人称诸宫调等说唱艺术以及南戏、杂剧为“传奇”。明以后,传奇成为以演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的专称。

传奇是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吸收元杂剧优点发展而来的。它在形式上与宋元南戏大致相同,却更为规范、整齐、丰富,多采:传奇一般为三五十出的长篇,剧本分出,标出目;较不分出、不标出目的南戏眉目更加清楚。传奇仍以唱南曲为主,但对南戏后期才出现的、偶而见用的南北合套和集曲的形式作了较大发展;它普遍运用南北合套,合套形式多样,又广泛应用集曲,甚至发展到摘取十余曲或数十曲中的一节,集成一支新曲,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能力。传奇在格律上的要求越来越严,如要求按宫调联套,限制某些曲调的使用范围,曲文的字数、句数,声调的平上去入、用韵的清浊阴阳,都有一定之格等等,使传奇音乐愈趋和谐动听。传奇的演员类型较南戏的一般七种脚色为多,其分工更为细密。明人王骥德《曲律》说:“今之南戏(指传奇),则有正生、贴生(或小生)、正旦、贴旦、老旦、小旦、外、末、净、丑(即中净)、小丑(即小净),共十二人,或十一人,与古小异。”传奇的器乐伴奏,较南戏以鼓板为主有很大改进,尤其是魏良辅等改革昆山腔后,竟并用鼓板、箫管、弦索,“始备众乐器而剧场大成”(沈宠绥《弦索辨讹》)。——传奇是比南戏更为成熟、精美的戏曲形式。

明清传奇包括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和由它们流变的其他戏曲声腔的演出及其剧本。自明代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等改革昆山腔,梁辰鱼运用这种“流丽悠远”、细腻宛转的新腔谱写《浣纱记》盛行于时后,传奇创作步入了极盛的时期。从明万历到清乾隆以前,作家辈出,名作如林,而昆山腔的演出和剧作成为明清传奇的代表,今存传奇剧本亦以昆山腔剧本为主。

明清传奇剧本,今知剧目2600余种,作家800余人,今存剧本约900种(据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统计)。李开先《宝剑记》、无名氏《鸣凤记》、梁辰鱼《浣纱记》、高濂《玉簪记》、周朝俊《红梅记》、汤显祖《牡丹亭》、《邯郸记》,吴炳《西园记》、孟称舜《娇红记》等,都是明代著名的传奇作品。其中汤显祖的《牡丹亭》历来被视为明代传奇之冠。而万历时期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创作上首重格律,要求文词本色)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意趣第一,讲究文采)对当时与后来的戏剧创作、戏剧理论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著名作品有以李玉为首的苏州地区作家的《清忠谱》、《十五贯》、《渔家乐》、《琥珀匙》、《如是观》以及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等。其中康熙时《长生殿》、《桃花扇》的相继问世,成为万历以后传奇创作的又一高峰。乾隆以后,传奇逐渐衰落,民间地方戏逐渐取代了传奇在舞台上的主导地位。中国戏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金宁芬,陈阵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04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