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隆基 |
释义 | 李隆基685—762 唐代诗文作家。即唐玄宗。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唐人诗文多称为“明皇”。祖籍陇西成纪(甘肃秦安)。唐睿宗第3子。始封楚王,后迁封临淄郡王,累迁为卫尉少卿、潞州别驾。唐中宗景龙四年(710),韦后毒杀唐中宗,李隆基率兵诛杀韦氏,唐睿宗继位,立李隆基为皇太子。先天元年(712)继位,在位45年。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先后重用贤相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使唐王朝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国力空前强盛,达到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史称“开元盛世”。后期日见怠惰昏庸,奢侈淫靡,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致使国政日益衰败。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奔四川,太子李亨继位,尊之为太上皇。长安收复后还京,不久悒郁而死。 李隆基多才多艺,通音律、善书法,工诗文。《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玄宗集》(无卷数);并著录其《周易大衍论》3卷、《金风乐》1卷、《韵英》5卷、《开元广济方》5卷,曾注《孝经》1卷,《道德经》2卷、《金刚般若经》1卷、《太上枢会赋》1卷。其诗如《早度蒲津关》、《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等,格调高远、雄壮,沈德潜称其“雄健有力,开盛唐一代先声”(《唐诗别载》卷8)。明人王世贞也曾说:“明皇藻艳不及文皇(太宗),而骨气胜之”(《唐音癸签》卷5引)。文章则多为制书诏敕。《全唐诗》卷3录其诗1卷;卷889录其词1首。《全唐文》卷20至41录其文22卷;《唐文拾遗》卷2至卷4又录其文220篇;《唐文续拾》录1篇。 薛天纬,栾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80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