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熊佛西
释义
熊佛西1900—1965

现代剧作家。原名福禧,字化侬;笔名佛西、戏子、向君、熊等。江西丰城县人。幼年随父到湖北。中学时即热心编写与演出文明戏。1919年入燕京大学学习教育与西洋文学,发起和创办燕大周刊。广泛涉猎西洋名剧,积极参加学生业余话剧活动,创作剧本《这是谁的错》等。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并参与组织民众戏剧社,提倡戏剧反映社会现实和担负社会教育的任务。1922年夏大学毕业后曾一度在中学任教。1923年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戏剧,学习期间创作剧本《甲子第一天》、《长城之神》、《一片爱国心》等。1924年出版第一部戏剧集《青春底悲哀》。1926年毕业返国,先后为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和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教授。为发展话剧教育事业,培养新型戏剧人才进行了艰巨的开拓工作。同一时期主编刊物《戏剧与文艺》及北平晨报《戏剧周刊》,帮助戏剧系学生建立北平小剧院,出版《佛西论剧》、《写剧原理》,编写《蟋蟀》、《诗人的悲剧》、《喇叭》、《五三》、《爱情的结晶》、《艺术家》、《苍蝇世界》、《卧薪尝胆》、《兰芝与仲卿》等十多种剧本,为推动北方话剧运动作出贡献。1932年受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聘请,去河北定县从事农村大众化戏剧实验。这一时期所写反映农民生活的剧本《屠户》等有明显改良主义色彩。1937年至长沙主持平民教育促进会抗战剧团工作。1938在成都任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校长。1939年主编《戏剧岗位》。1940年与张季纯等合编《戏剧教育》。1941年应张治中邀请至重庆,任戏剧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央青年剧社社长。同年,到桂林。在桂林期间,主编《文学创作》、《当代文艺》,创作长篇小说《铁苗》、《铁花》。1944年至贵州,组织文化垦殖团、文化招待站,与端木蕻良在遵义办《力报》。抗战时期创作有《赛金花》、《中华民族的子孙》、《害群之马》、《囤积》、《袁世凯》等多种剧本。1945年底返上海,主编《人民世纪》,任上海实验戏剧学校校长。解放前夕,在地下共产党领导下,与陈白尘、黄佐临一起组织上海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及戏剧界六人核心小组,迎接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一直担任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后改为上海戏剧学院)校长,并为全国文联委员,剧协常务委员,上海文协理事等。1956年创作反映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剧本《上海滩的春天》。其剧作多汇集于《佛西戏剧集》(第一集)、《佛西戏剧》(1—4集)、《佛西抗战戏剧集》中,此外尚出版有《过渡及其演出》、《戏剧大众化之实验》等。

陈丙莹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204-620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