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晦庵集
释义
晦庵集

宋代诗文别集。100卷;《四库全书》本续集5卷、别集7卷,《四部丛刊》及《四部备要》本续集11卷、别集10卷。朱熹著。《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集100卷,另《紫阳年谱》3卷。但未指明何人编次其集,也未提及续集、别集。明代成化十九年(1483)黄仲昭序称:“《晦庵朱先生文集》一百卷,闽浙旧皆有刻本。浙本洪武初取置南雍,不知辑于何人;今闽藩所存本则先生季子在所编也。又有续集若干卷、别集若干卷,亦并刻之。”但朱熹的16世孙、清人朱玉编《朱子文集大全类编》说,朱在所编实为88卷,合续集、别集始成100卷。据淳祐五年(1245)王遂所作续集序及淳祐十年(1250)徐几所作续集跋,其续集乃蔡觉轩、刘文昌等抄辑成帙,“而刘叔忠刊落其繁而考订其实”,后由刘观光交由徐几刊行。明代嘉靖十一年(1532)刊本《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其续集为11卷。宋咸淳元年(1265)黄镛所作别集序则称:别集由余师鲁编集,凡10卷,余氏始刊2卷,其余由黄镛刊刻。《四库全书》辑入的《晦庵集》,附续集5卷、别集7卷,其书为康熙二十七年(1688)蔡方炳、臧眉锡所刻,因明刊本中潘潢在嘉靖十一年所作序称“续集十卷、别集十有一卷”,与其书不合,故径改为“续集五卷、别集七卷”。其实潘序不过偶而将两集卷数颠倒致误而已。至于苏信序称其集总百有二十卷则系举其成数言之。

其集明嘉靖本前10卷为词、赋、琴操、诗、乐府,其余90卷辑入封事、奏札、讲义、议状、札子、奏状、申请、辞免、书、杂著、序、记、跋、铭、箴、赞、表、疏、启、婚书、上梁文、祝文、祭文、碑文、墓表、墓志铭、行状、公移等各体文章。其中书41卷,或论时事出处,或讨论理学;杂著10卷,多为讲说经典的论著。卷端列苏信序、目录及潘潢序,卷末附黄仲昭跋。续集11卷均为书体问答之作,卷首有王遂序及目录,卷末附徐几跋。别集10卷中,前6卷为书,卷7为诗、记、祝文、祭文、题跋,卷8为杂著、陈请、启,卷9、卷10为公移。卷首有目录及黄镛序。其集除辑入《四库全书》,也收入于《四部丛刊》及《四部备要》。

朱熹文章长于说理,风格与曾巩相近;其写景、记事的短文也有较高的艺术性。至于其诗作,在宋代道学家中则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他重古诗而轻近体诗,其五古学汉魏、陶渊明及唐代诗风古朴的一派,而“五言律全学老杜”(《瀛奎律髓汇评》卷1引陆贻典语)。方回则以为“文公诗似陈后山,劲瘦清绝”(《瀛奎律髓》卷20)。作为道学家,朱熹也不免以理为诗,但他注重寓“理”于形象的描写之中,因而既富有哲理性又不乏诗味。如《春日》、《观书有感二首》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于盛庭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35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