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中国报学史
释义
中国报学史

近代报刊研究论著。 戈公振著。1927年11月商务印书馆(上海)出版,平装1册。卷首有作者《自序》,并有插图。至1935年1月已出至第4版。1955年3月三联书店(北京)据商务版重印,但删去作者《自序》及插图,而增加了作者之侄戈宝权的《前言》。1986年1月三联书店再次重印。全书分为6章,每章分为若干节。其章目是:(1)绪论;(2)官报独占时期;(3)外报创始时期;(4)民报勃兴时期;(5)民国成立以后;(6)报界之现状。其中首章分别论述“报学史之定名”、“报纸之定义”和“本书编辑之方法”;第2章历论汉、唐、宋、元、明、清各代官办报纸。两章只占全书篇幅的六分之一。其余4章,即全书篇幅的六分之五,则详细论述近代的报纸和期刊,因而此书实为近代报刊史。

作者曾说:“民国十四年夏,国民大学成立,延予讲中国报学史。予维报学(Journalism)一名词,在欧美亦甚新颖,其在我国,则更无成书可考。无已,故取关于报馆之掌故与事实,附以己见,编次成书。”(转引自戈宝权《前言》)因此该书实为史、论结合之作。其具体作法是各章以史为序,而各章之内则按问题分节。如第3章分为“外报之种类”、“当时报纸之情形”、“当时国人对外报之态度”、“外报对于中国文化之影响”、“结论”等5节。此即该书的主要特点。其次,该书对各种报刊的具体介绍较略,甚至仅列其名而不作具体介绍。但往往采用注释的方式,详细引证报刊的发刊词、广告、启事以及有关报刊的上谕、奏稿、笔记等原始资料,从而弥补了正文叙述的不足,并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

戈宝权在1955年所写的《前言》中说:“家叔公振所著的《中国报学史》系写作于二十八年前,从观点上看当然不是一本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写成的书,同时在论点上也不一定全然正确,但其中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提供一相当丰富的材料。”方汉奇在其所著《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后记》中也认为,该书“确是一部资料丰富、考证翔实的力作,……至今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它成书于半个世纪以前,观点和材料都有那个时代的局限”。这些评价是比较客观的。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86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