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曾习经 |
释义 | 曾习经 (1867—1926)字刚甫,一作刚父,号蛰庵。广东揭阳人,祖籍福建莆田。少从长兄𬤥甫学,后肄业于广雅书院,为梁鼎芬弟子,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次年会试中式,十八年,补殿试,始成进士,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清末改官制,擢度支部左参议,晋右丞,历官税务处提调﹑清理财政处提调﹑印刷局总办﹑宪政编查馆学部谘议等。于财政综理精密。辛亥革命后,于清帝宣布逊位前一天先行引退,以示始终。袁世凯欲罗致,拒不出。购田于河北宁河县,从事垦辟。以年灾岁歉,晚境窘迫,典所藏书画文物度日,终不悔。生平肆力于诗,或谓“嗜诗如性命,然不苟作,作必极锤炼而后出,故所存不多”(曾靖圣《度支部右丞曾府君行状》)。梁启超序其诗称:“刚父之诗凡三变:早年近体宗玉溪(李商隐),古体宗大谢(谢灵运),峻洁遒丽,芳馨悱恻,时作幽咽凄断之声”;“中年以降,取径宛陵(梅尧臣),摩垒后山(陈师道)”;“及至晚岁,直凑渊微,妙契自然,神与境会,所得往往入陶(渊明)柳(宗元)圣处。”(《曾刚父诗集·序》)。甲午战争后所作,感朝政日非,悯乱忧生,词涉凄苦,然“托意深微,而出以淡雅,温厚清远”(屈向邦《粤东诗话》)。著有《蛰庵诗存》一卷,其《蛰庵词》收入朱祖谋《沧海遗音集》。生平见曾靖圣《度支部右丞曾府君行状》(《碑传集三编》卷九)。(王飚)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