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邵宝
释义 邵宝

(1460-1527)字国贤,号二泉﹑泉斋。南直常州府无锡(今属江苏)人。生于天顺四年(1460)九月初三。成化十六年(1480)领乡荐,二十年进士,出知河南许州。征为户部员外郎,进郎中,以荐为江西提学副使。历浙江按察使,正德二年(1507)迁右布政使,改湖广左布政使,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以忤刘瑾致仕。五年瑾诛,起巡抚贵州,寻升户部右侍郎,进左,兼左佥都御史,督粮运,请致仕归。嘉靖初,诏起南礼部尚书,未赴。嘉靖六年(1527)二月二十四卒于家,年六十八,赠太子太保,谥文庄。邵宝为当时名儒,乡试出李东阳之门,诗文矩度皆宗法东阳,东阳于其诗文亦极推奖。平生著述甚多,多见于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及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现存者也甚多,主要有正德十年(1515)首刻《泉斋简端录》十二卷,另《学史》十三卷﹑《左觹》一卷﹑《程子道明先生定性书说》一卷﹑《容春堂杂钞》一卷,亦皆有正德﹑嘉靖时单刊本,后崇祯四年(1631)曹荃汇编为《邵文庄公经史全书》五种二十八卷。《四库全书》收《简端录》十二卷﹑《学史》十三卷,《总目》著录《左觽》一卷。另著录其《春秋名臣传》十三卷(有隆庆五年安绍芳刊本)﹑《大儒奏议》六卷(有弘治十八年王德明刊本)﹑《慧山记》三卷(有清咸丰七年二泉书院刊本)。诗文著述先有《容春堂前集》二十卷,正德十三年(1518)原刊,内辞赋一卷﹑诗七卷﹑文十三卷,李东阳﹑王鏊序;至嘉靖间再刻《后集》十四卷,文八卷﹑辞赋一卷﹑诗四卷﹑书简一卷;又有《续集》十八卷,内辞赋一卷﹑诗四卷﹑奏议二卷﹑文十一卷;又《别集》九卷,诗四卷,文五卷。又有《泉斋勿药集》十四卷,有正德﹑嘉靖间刊本。嘉靖十三年汇诸本为《容春堂集》六十六卷。现诸本皆存,又有多种明季清初刊本。俞宪《盛明百家诗》录其诗一百七十余首为《《邵文庄公集》一卷。顾起纶《国雅》卷四录其诗七首。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一四录其诗八首。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明诗选》录其诗一百二十余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录其诗一百三首,“小传”云:“西涯(李东阳)既殁,李(梦阳)﹑何(景明)之焰大张,而公独守其师法,确然而不变,盖公之信西涯与其所自信者深矣。”清王夫之《明诗评选》录其诗一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二五录其诗六首,“诗话”云:“二泉诗如平原弥望,虽尽翦荆榛,惜少芳华可采。”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录其诗二首。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录其诗二十三首。《四库全书》收《容春堂前集》二十卷《后集》十四卷《续集》十八卷《别集》九卷,《总目》“提要”云:“其文边幅少狭而高简有法,要无愧于醇正之目。《明史》儒林传称其学以洛闽为的,尝曰:‘吾愿为真士大夫,不愿为假道学。’其文典重和雅,以李东阳为宗而原本经术,粹然一出于正,殆非虚美。其诗清和淡泊,尤能抒写性灵。”清顾光旭《梁溪诗钞》卷五录其诗七十九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丙签卷八录其诗七首,按云:“文庄诗格平衍,其蕴藉入古处,则学为之也。在茶陵诗派中,不失为第二流。”近人赵尊岳《明词汇刊》录其词六首为《容春堂词》。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十五篇。清周有壬《梁溪文钞》卷七录其文十二篇。清王史直《锡山文集》录其文三十一篇。生平见杨一清《邵公神道碑铭》(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三六)﹑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三﹑何乔远《名山藏》卷七五﹑叶夔《毘陵人品记》卷八﹑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八二。邵熷﹑吴道成有《邵文庄公年谱》(近人朱丝栏抄本)。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20: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