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何逊
释义
何逊

(472?—519?)南朝齐﹑梁诗人﹑骈文家。字仲言。原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何承天曾孙。八岁能赋诗。少居郢州,弱冠州举秀才。齐武帝永明九年(491)前后入建康。范云见其举秀才对策,大相称赏,结为忘年之交,赋诗酬答。范云罢广州刺史家居,复与逊时相过从,饮宴联句。沈约亦爱其诗,备加称许。入梁,起家奉朝请。天监六年(507)前后,迁建安王萧伟水曹行参军,兼记室。萧伟喜爱文人,日与游宴。时吴均亦在萧伟幕,萧伟俱荐之于梁武帝。初被宠信,后稍失意,致梁武有“何逊不逊,吴均不均”之语。九年(510),萧伟出为江州刺史,何逊随任,仍掌书记。离京时作《临行与故游夜别》,一时传诵,途中复有《慈姥矶》等诗。十二年九月,萧伟被召入京,乃转入郢州刺史安成王萧秀幕为参军,旋返京授尚书水部郎。丁母忧,服阕,为庐陵王萧续记室,在建康﹑江州,与江革等文人赋诗酬唱。南朝诗人联句,今存者当以何逊为最多,与联者有范云﹑刘孝绰﹑高爽﹑韦谙﹑王江乘﹑刘孺﹑桓季垣﹑刘孝胜﹑何(思?)澄﹑刘绮等,于此可见何逊位居下僚而交游颇广。天监十八年(519)前后,卒。年四十七八。萧伟闻之,命迎其柩殡葬,并抚恤其妻儿。

何氏于齐﹑梁虽非甲族,然能文者颇多。逊族叔僩,以才著称。逊与族兄弟思澄﹑子朗俱擅文名,时号“东海三何”,而以逊最为秀出。今存诗(包括联句)近一百二十首,多为赠答酬唱﹑送别伤离﹑摹写自然风光之作,风格清新自然,虽乏风骨而情辞宛转,是为永明诗体后劲。其诗少用典实,工于琢句,格律已近唐人。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误录何逊《闺怨》等五言四句小诗,虽贻讥学者,然可证与唐绝酷似。

何逊于梁代诗人中卓然为名家,与刘孝绰齐名而为刘所忌,世称“何刘”,后人又以之与阴铿并称“阴何”。范云称其诗“含清浊,中今古”;沈约谓吟咏其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梁元帝提倡宫体,然著论称“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朓﹑何逊”。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论何逊诗“经营匠心,惟取神会,生乎骈丽之时,摆脱填缀之习”,又总论六朝诗文“纵复取青妃白,中含宛转之情;况多濯粉涤朱,独表清扬之质”,耳食肤袭者概废诸家,显失公允。逊诗沾溉唐人,杜甫屡加称赏,诗中袭用﹑化用逊诗意句式,触处可见。其文今存四篇,《为衡山侯与妇书》,亦多为后人所赏。

何逊卒后,王僧孺集其诗文为八卷(《隋书·经籍志》作七卷),佚。今传本《何水部集》为明人张纮辑集刊行,张溥辑《何记室集》,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中华书局于1980年有排印点校本《何逊集》,辑集较为完备,颇便使用。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4 6: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