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南社丛选
释义
南社丛选

近代文学作品选集。24卷。胡朴安编。1924年上海国学社印行,线装12册。卷首有1923年汪精卫、傅熊湘、柳亚子《南社丛选序》各1篇,1924年胡朴安《自序》。该书为文学社团南社作家作品专集,故名《南社丛选》。其中文选10卷,15册,收宁调元、郑泽、傅熊湘、刘湘泽、刘谦、黄钧、宋教仁、张通典、张昭汉、吴恭亨、李德群、仇亮、苏玄瑛、汪兆铭、潘飞声、沈厚慈、沈厚和、黄节、蔡有守、黄忏华等107人散文398篇。诗选12卷,6册,收宁调元、郑泽、刘国钧、张焘、周咏、陈家鼎、陈家英、陈家庆、李澄宇、李德群、骆鹏、方荣杲、黄一堃、吴恭亨、宋教仁、张通典、张昭汉等167人旧体诗3037首。词选2卷,1册,收宁调元、傅熊湘、郑泽、张昭汉、黄钧、成本璞、张启汉、刘鹏年、傅道博、黄侃、刘瑗、汪兆铭、沈宗畸等60人词397首。

汪兆铭(精卫)《南社丛选序》曰:“中国之革命文学,自庚子以后始日以著。其影响所及,当日之人心为之转移,而中华民国于以形成。”“近世各国之革命,必有革命文学为之前驱。其革命文学之彩色,必烂然有以异于其时代之前后,中国之革命文学亦然。核其内容与其形式,固不与庚子以前之时务论相类,亦与民国之政论绝非同物。盖其内容,则民族、民权、民生之主义也。其形式之范成则涵有二事:其一根柢于国学,以经义史事诸子文辞之菁精为其枝干;其一根柢于西学,以法律政治经济之义蕴为其条理。”“南社诸子以气节文章相尚,其在当日,皆能皎然不欺其志。比年以来,丧乱弘多,遂稍稍有变节者。譬之于树,枝叶黄落,亦新陈代谢之常。”傅熊湘《南社丛选序》曰:“先是社中方以激励国人为职志,又尝胁于清吏之罗织,则瘦其词,隐其旨,以求抒其志之所郁结而一通其道,于述往思来之旨,容有当焉。”“清社既屋,海内之士,飙发云起,人奋笔,家振响”。“其文辞务为蹈厉奋发,不可一世,如日初出,震金炫采。然于忧深虑微之旨,未尝不三致意也”。“迩年以还,白浪西来,士不悦学,轻去其故,而新是谋。”“安吴胡子朴安,瘁学鞠教,甄文综献,感故旧之凋落,绵往迹于未湮,乃就社集所刻,综之剔之,为南社诗文词选若干卷。”柳弃疾(亚子)《南社丛选序》曰:“中华民国纪元前三年,余与陈巢南诸子始创南社,迄今十五载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一时国运之变迁,人才之代谢,均有不胜今昔感者。”“要之,承学之士,手此一册,十五年来文章政治之得失,亦既昭然在心目中。”胡韫玉(朴安)《南社丛选自序》曰:“文章者,时代之出产物,非个人之私事也。兹编所录,存一时代之文章,用以推见时代反感之所及。至于文之美恶,人之贤否,则非兹编之所注意者也。”可见该集实为南社作家诗、词、文作品的结晶,大致可以反映该社的主要文学成就。

赵慎修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221-422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