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杂言诗
释义
杂言诗

古典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出于汉乐府。汉乐府中的《铙歌十八曲》和《相和歌辞》中的《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等等,是较早的杂言诗。所以明人徐师曾说:“按古诗自四、五、七言之外,又有杂言,大略与乐府歌行相类,而其名不同。”(《文体明辨序说·杂言诗》)杂言诗的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极便于无拘无束地抒发思想感情。它句式无一定,篇幅无常制,或长或短,适意而成。最短的1字2字,最长的则达9字,而以三、四、五、七言相间者为常见。其句式变换和用韵也较随便,有时甚至还杂以散文化的句式。后世文人创作乐府诗或歌行诗,往往采用这种形式。如唐人李白《襄阳歌》、《江夏行》,杜甫《兵车行》,清人方登峰《老枪来》等,形式上都是杂言诗。

吴小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15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