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南社1
释义
南社1

近代文学团体。宣统元年(1909)11月13日由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创立于苏州。其成员曾多达一千多人。是以文学为武器,配合同盟会进行反清反袁斗争,起过重要进步作用,影响最大、人数最多、活动时间最长的近代文学团体。

南社的命名含有与清朝对抗的寓意。陈去病说,取名南社是“对北而言,寓不向清庭之意”(《南社长沙雅集纪事》)。高旭说:“当胡虏猖獗时,不佞与友人柳亚庐、陈去病于同盟会后倡设南社,固以文字革命为职志,而意实不在文字间也”(《无尽庵遗集序》)。柳亚子说:“它的名字叫南社,就是反对北庭的标志了”(《新南社成立布告》)。

南社的成立经过了充分的酝酿。光绪二十九年(1903)高旭在松江创办《觉民》。次年,陈去病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参与编辑《警钟日报》。光绪三十一年(1905)高旭在日本创办《醒狮》,次年在上海建立同盟会江苏分会和健行公学,与柳亚子共同创办《复报》。同年,陈去病等创建国学保存会,参与编辑《国粹学报》。光绪三十三年(1907),陈去病、吴梅、刘季平建立神交社。次年,柳亚子与陈去病、高旭商定建立南社。这一时期陈、高、柳等人的文化宣传活动为南社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宣统元年十月初一(1909年11月13日),陈去病、柳亚子等17人在苏州虎丘张国维祠举行第一次雅集,决定出版《南社丛刻》(又名《南社》)。并推举陈去病为该刊文选编辑员、高旭为诗选编辑员、庞树柏为词选编辑员,柳亚子为该社书记员,朱少屏为会计员,标志着南社的诞生。

南社成立后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武昌起义前,它已在绍兴、沈阳、广州和南京相继建立了南社的分社——越社、辽社、广南社和淮南社;社员已经发展到300人以上,其中不少人成为新闻界、出版界、教育界的骨干人物。民国建立后,它更加迅速发展,至1923年有近1200人,并在上海、广州、杭州、北京、南京等地设立了通讯联络部门或分支机构。不少同盟会的元老和国民党的要员,如黄兴、宋教人、陈其美、宁调元、朱少屏、陈陶遗、马君武、田桐、吕天民、叶楚伧、陈布雷、邵力子、经亨颐、张继、居正、邵元冲、戴季陶、于右任、张默君、邹鲁、冯自由、潘公展、姚雨平、邓家彦、柏文蔚、李书城、李根源等都是南社社员,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新闻出版家,如周实、周仲穆、刘三、吴梅、黄节、黄宾虹、俞剑华、苏曼殊、徐自华、张光厚、雷铁崖、唐群英、高燮、姚光、胡朴安、傅熊湘、刘谦、马叙伦、郁曼陀、姚锡钧、黄侃、杨杏佛、李叔同、曾孝谷、郑桐荪、陈子范、王无生、黄人、包天笑、王德钟、沈钧儒、吕碧城、夏丐尊、胡先骕、杜国庠、周瘦鹃、成舍我、易白沙、吴虞、谢无量、沈尹默、欧阳予倩等也都是该社社员。

1917年之后,南社内部斗争激化,逐渐走向衰落。1914年柳亚子当选为主任。1917年姚锡钧、胡先骕、朱玺等人吹捧陈三立、郑孝胥等人,引起柳亚子、吴虞等人的激烈批评。继之,朱玺对柳亚子进行人身攻击,柳亚子宣布驱逐朱玺、成舍我出社;成舍我、蔡守等在广州成立“南社临时通讯处”,号召社员打倒柳亚子。结果柳亚子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继续当选为主任,但已经心灰意冷,于1918年卸去主任之职。1923年,北洋政府曹锟贿选总统,高旭等19名具有南社社员身分的议员受贿投票,陈去病和柳亚子等人宣布不承认高旭等人的社友资格。从此,南社内部分歧更加明朗,社务陷于停顿,南社已经名存而实亡。

1923年5月,柳亚子、叶楚伧、邵力子、胡朴安等200多人在上海成立新南社,宣布“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而归结到社会主义的实行”(《新南社成立布告》)。1924年,以傅熊湘为首的百余人建立了南社湘集。1935年,柳亚子联络南社、新南社成员组织了南社纪念会。1949年春,在北平又举行过一次南社新南社联合临时雅集。

南社成员中有一部分人仅仅具有反清思想,而以推翻清朝统治、恢复汉官威仪为目的。有一部分人则同时具有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思想。

南社成员的文学思想有同有异。成立之初,它曾宣布要“一洗前代结社之弊,作海内文学之导师”(《南社启》),以文学鼓吹革命,召唤“国魂”。但其中也有相当大的差异,甚至截然相反。如有一部分人主张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学遗产,推陈出新,汲取西方文学营养,进行文学改革;一部分人则主张固守文学传统,拒绝进行文学改革,把传统文学一概视为“国粹”,把西方文学一概视为灾星。一部分人固守文言,一部分人则重视白话俗语。一部分人尊唐诗,一部分人崇宋诗。

南社、新南社的许多人不仅以文字为社会改革、为反抗侵略进行过不懈的努力,而且为之献出了生命,如周实、阮式、宋教仁、宁调元、陈子范、范光启、程家柽、吴鼐、周仲穆、姚勇忱、仇亮、陈仲权、陈其美、陈耿夫、蔡济民、易象、廖仲凯、陈秋霖、邵飘萍、林白水、叶天底、杨杏佛、郁曼陀、林庚白、朱少屏等。但也有人中途变节,甚至堕落为民族败类,如汪精卫、江亢虎等。

南社的机关刊物《南社丛刻》,从宣统元年十二月(1910年1月)至1923年12月共出版过22集。第23、24两集已经编成而未印行。它为文言刊物,只刊载诗、词与散文。《南社小说集》作临时增刊只出版过1册。《南社丛刻》印数不多,为使南社成员的作品得以保存和传播,以后又出过《南社诗集》、《南社词集》、《南社文选》和《南社丛选》。

赵慎修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219-422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