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南社丛刻
释义
南社丛刻

近代文学杂志。不定期刊。又名《南社》。宣统元年十二月(1910年1月)创刊于上海。由陈去病、高旭、柳亚子、朱少屏等人创办。前后分任编辑的有陈去病、高旭、庞树柏、景耀月、宁调元、王钟麒、宋教仁、王蕴章、柳亚子、姚光、傅熊湘、余士眉等,而以柳亚子贡献最大。发行单位先后有民立报社、太平洋报社、广益书局、生活日报社、神州国光报。16开线装本。1919年12月出至第21集后中辍。至1923年12月复刊,续出第22集后终刊。尚有第23、24集未刊稿现存北京图书馆。

该刊是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机关刊物,只登南社社员的文诗词作品。社外作品及社员的其他著作一概不收。每集均设3大栏目:南社文选、南社诗录、南社词选。入选作者数以百计,所刊诗、词、散文作品数以千计。除大量刊登零散作品之外,偶而也有集稿刊登,如柳亚子的《磨剑室文初集》和《磨剑室诗集》,高旭的《愿无尽斋诗话》和《未济庐诗集》、《钝剑词》,俞剑华的《蜚景集诗》和《蜚景集词》,蔡哲夫的《有奇堂诗集》,胡寄尘的《寄尘诗藁》和《寄尘词藁》等。南社的其他著名作家,如陈去病、苏曼殊、叶楚伧、马君武、庞树柏、高吹万、周实、宁调元、姚光、刘季平、王钟麒、黄侃、姚鹓雏、周瘦鹃、潘兰史等,都有大量作品在该刊发表。因此它不仅在当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在保存南社的文学史料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该社未成集社员的作品借此得以保留。

由于该刊是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文学刊物,故在思想上相当激进。辛亥革命前出版的前4期,以宣传排满攘夷的民族民主革命为主导倾向。如柳亚子说:“它底名字叫南社,就是反对北庭的标志了。”(《南社纪略·新南社成立布告》)此虽南社命名的用意,实亦《南社丛刻》初期的宗旨。高旭则主张以文学作品“鼓吹人权,排斥专制,唤起人民独立思想,增进人民种族观念”(《愿无尽庐诗话》)。同样可以视为《南社丛刻》初期的宗旨。由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廷统治,《南社丛刻》随之也改变宗旨,进而反对张勋和袁世凯的复辟倒退,拥护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晚期则革命性削弱,退回到旧文人唱和题咏的老路上去了。在文学主张方面,该刊一直处于矛盾的境地:一方面反对宋诗派、桐城派等守旧派,倡导文学服务于现实斗争;但另方面又恋恋于“国粹”,公开主张“复古”,以致落后于资产阶级改良派。然而从总体看,该刊不失为清末民初思想最为进步、社会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之一。

祝均宙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22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