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民权报副刊 |
释义 | 民权报副刊 近代报纸文艺副刊。《民权报》于1912年3月1日在上海创刊。周浩(少衡)任经理,戴季陶(天仇)为主笔,何海鸣、李定夷、蒋箸超、徐枕亚、吴双热等分任编辑。它“系自由党全体同人组织而成”(《中华民国公报》1912年2月16日所刊该报广告),鼓吹议会民主制,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同时的《中华民报》、《民国新闻》并以言论激烈著名,有“横三民”之称。以致被袁世凯政府下令禁止销售,被迫停刊。 该报之文艺副刊有两种。其一不标刊名,日占一大版。内设“袖里乾坤”、“今文古文”、“燃犀草”、“过渡镜”、“众生相”、“滑稽谱”、“自由钟”、“瀛海奇闻”、“天花乱坠”等栏目。所刊较长作品以笔记为多,如蒋箸超的《蔽庐日月》、瑞兰的《味兰室笔记》、吴双热的《教育之经历》和《余之家庭》、韦秋梦的《新聊斋》、杨南村的《山居漫录》、陈匪石的《南游杂录》、郑正秋的《丽丽所剧谈》、徐枕亚的《燕市断云》、丁悟痴的《刺马见闻》和《黑鸭逸史》、徐吁公的《蝶花小劫》等。其他还有砭俗子的《黄白缘弹词》和李定夷的翻译小说《红粉劫》等。但它的格外著名,主要在于刊登了徐枕亚的《玉梨魂》、吴双热的《孽冤镜》和李定夷的《霄玉贯》。这3部小说既使3位作者一鸣惊人,又被公认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品,在当时曾引起轰动,不仅以单行本一版再版,而且被搬上了银幕或舞台。宋教仁被刺案发生后,该副刊特辟“招魂集”,对宋教仁深致哀悼,对袁世凯辛辣讥刺,从而更加著名。其二为《民权画报》,有光纸单页石印,随报附送。所刊最著名的小说是吴双热的《兰娘哀史》。其次有刘铁冷的《征人恨》、丁悟痴和吴双热合作的《女儿红》、颉钦的《葛蔓楼》等。此外还有郑正秋的剧评《菊部春秋》。所有作品均配有插画,图文并茂,很受欢迎。 《民权报》副刊不仅发表了大量鸳鸯蝴蝶派的作品,特别是它的代表作品,而且集中了该派的一大批作家,因而成为该派早期的大本营,对这一流派的形成和发展起过很大的作用。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74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