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论“文学即人学”
释义
论“文学即人学”

当代文学论文。钱谷融著。初载《文艺月报》1957年第8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界空前活跃起来,产生了一批引人注目的论文,这篇文章就是其中之一。作者在序中指出,这篇论文是对高尔基的把文学叫做“人学”的意见“作一些必要的阐释,并根据这一意见,来观察目前文艺界论争的一些问题”。论文艺分5部分。1、反对当时文艺理论上流行的把揭示生活的本质视作文学创作之任务的观念,尤其反对把描写人仅仅当作反映现实的工具和手段。这种反映“本质”论违反了文学的性质和特点,抽掉了文学的核心,取消了文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因而必然会扼杀文学的生命。文学必须把描写人作为目的,从人出发,以人为注意的中心,只有真正写出人,也就必然写出了人所生活的时代、社会及复杂的阶级关系。2、认为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是不可分割的。指导作家创作的主要是作家世界观中的美学理想和人道主义精神这一部分,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是人道主义精神的胜利而不是简单的现实主义方法胜利。3、论述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问题,这是由上两部分的观点演绎而来,即人道主义原则必然是最基本的,也可以说是最低的标准。人道主义原则即尊重人、同情人的态度,把人当作人。它是构成人民性、现实主义必不可少的基础。人民性、现实主义、爱国主义是这个基本标准上的评价文学作品的更高标准。4、通过对待人、描写人的不同态度和方法说明创作方法的区别。创作方法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对待人的态度不同、人道主义性质的不同。5、不能把典型等同于阶级本质、社会本质。不应把写出人物的阶级本质作为一种创作原则或向作家提出的创作前提。用揭示抽象的阶级本质来替代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的典型观是机械论和庸俗社会学的观点。随着“反右派”运动的展开,这篇文章的观点及作者本人都受到长达20余年的严厉批判,直到80年代初,它才得到公正的评价。

张祥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7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6: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