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中国,农村底故事
释义
中国,农村底故事

现代叙事长诗。田间著。1936年7月诗人社初版。这是继《中国牧歌》后,田间的第2本诗集。 长诗分3部;第1部“饥饿”,写于1936年5月1日,扬子江船舶上。第2部“扬子江上”,未署创作日期。第3部“去”,写于1936年6月4日。这是略带“故事”性的抒情长诗,由短诗组成,每行诗字数也很短:“饥饿,/像一杆枪!/中国呵,/它/夜一样/打击我们的胸膛。”“扬子江,/火焰/从水流里奔出;”“扬子江/在泛滥了,/民众们/去吧!”第1部收短诗86首,第2部74首,第3部98首。诗集前有作者写于1936年6月17日的《序言》和7月1日写的《补记》,记述“一九三六年五月,我重回到生我的土地那故乡的扬子江,在小河的流水上,在痛苦的船舶上,在麻木的农场上,在南方的路上,我更清楚认识粗黑的人类,从他们不安的生活中,干枯的语言中,吐着生之渴望和不断地思想着生之和平与生之温暖;这使我一年来想写的这一部关于中国农村的诗,便很迅速地开始了。但因自己文笔的幼弱,我害怕还不够表现他们无限的热情,我努力着。我更感激一个朋友S兄,他批评我和勉励我,在残酷的日子中,使我获得一些做人与做诗的兴奋!”在《补记》里又说:“这是中国农村底故事的初集,在以后读者的教导之下,我应当继续完成这整个艰苦的工作!”诗人田间在诗里提出了;在中国,谁是快乐的和谁是自由的这样一些有深意的问题,他刻划农村的苦难和愤怒,人民悲怨的音调。写扬子江在呼唤,田野、祖国、农民在呼唤,“到篱墙/和瓦屋去,/在那里,/找寻我们的仇敌。”“扬子江/载着/燃烧的/凄凉,/战斗的/思想”。诗人以鼓动的声调唱出了:“十二月,/我们/去/征服地主;十二月,/我们/去/反叛!”这是一本有强烈鼓动性的诗集,因此它与诗人的另一本诗集《中国牧歌》,都被国民党当局列为禁书。

小青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85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2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