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战国策2
释义
战国策2

现代文化期刊。半月刊。1940年4月1日创刊于昆明。战国策编辑社编辑发行,1940年5月1日起编辑兼发行者改名战国策社。该社主要成员有林同济、陈铨、雷海宗、何永佶等。1941年1月1日出至第15、16期合刊后停刊。同年7月20日复刊,续出第17期后终刊。共出版17期。

《战国策》是综合性文化刊物,第2期《本刊启事(代发刊词)》阐述了办刊宗旨:“抱定非红非白,非左非右,民族至上,国家至上之主旨,向吾国在世界大政治角逐中取得胜利之途迈进。此中一切政论及其他文艺哲学作品,要不离此旨。”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政治和哲学、历史论文,以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为信条,把当时的世界局势视作中国“战国时代的重演”,鼓吹“尚力政治”、“英雄崇拜”。文学部分较多的是文艺理论,独及(林同济)的《寄语中国艺术人》一文,集中代表了“战国派”的文艺理论和美学观点。陶运逵的《力人》宣扬了英雄史观。此外陈铨的《狂飚时代的德国文学》,《狂飚时代的席勒》、唐密的《寂寞的易卜生》等论文,提出“天才,意志,力量,是一切问题的中心”的命题,力图把文艺引入为法西斯政治制造舆论的轨道,同时竭力否定“五四”以后宣传民主、革命的新文学。刊载的文学作品极少,仅有林同济翻译的《希腊神话》、吉人创作的《仿希腊神话》、曹卣的小说《镜子》等。该刊反对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文艺的理论,是当时“战国派”的重要喉舌。此外还刊载过少量其他文化界人士的文章,作者有朱光潜、沈从文、费孝通等。

徐锦钧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33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