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战号
释义
战号

现代新诗集。郑振铎著。上海生活书店1937年10月初版。收新诗21首,书前有作者写于1937年8月26日的《献词》,书后有《跋》。“这些‘诗’,数量虽不多,却托寄着我的悲愤,我的热情,我的希望,乃至我的信仰,我的幻想。”(《献词》)全书分为3辑:第1辑作于1925年,是“五卅”时期的诗作。包括《卷头语》、《为中国》、《墙角的创痕》、《我们的中国》、《骑士的死》。它们或者号召“沉睡者,起来起来”;或者强调为了中国,应该团结,或者控诉中外反动派对无辜百姓的残酷屠杀,或者对祖国立誓:“我们将为你而工作,工作,工作”。第2辑收5首诗,作于1932年“一二八”至克服百灵庙的时候。《我们的伤痕永不在背上》雄浑、悲壮:“我们的伤痕永不在背上”,因为战士总是迎着敌人向前,向前,哪管它“红的,热的,是血,是火,是人,是马,/倒了的在前,在后,在左,在右”。《吴淞口的哨兵》赞扬祖国的卫士如“天神”般巍然屹立。其余3首,有的歌咏兵士的尊严,有的责问:“什么时候是我杀敌的时候呢!?”第3辑收11首诗,是抗战之歌,多系急就章。抗日的热情,为国捐躯的决心,澎湃于笔端(《卢沟桥》);“我们以铁和血来保卫北平”的誓言声震寰宇(《保卫北平曲》);《回击》、《当我们倒下时》、《枪执在我手里》向入侵者发出排炮,《祈战死》抒写了中华民族的壮志豪情:“人生莫不有一次的死,/但能够有选择自己的死所的机会却只有一个:/杀敌而死,/死在战场上!”《吊平津》表现不可遏制的悲愤;《我翱翔在天空》、《机关枪手》、《剩在的三个战士》、《“勇士”》歌颂普通士兵。《战号》中的诗不拘形式,它记录了诗人真挚热烈的感情。

张大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33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