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释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当代中国文学专业研究机构。创建于1953年2月22日,附设于北京大学,原名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由郑振铎任所长,何其芳任副所长。1955年9月22日,划归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改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58年郑振铎遇难逝世,何其芳继任所长,唐棣华任副所长。研究所分设文艺理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民间文学以及苏联与东欧、西方、东方各文学研究组。1964年9月,外国文学各研究组分出。另建外国文学研究所;从此该所研究范围主要是中国文学。1976年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随之改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77年何其芳逝世后,沙汀任所长、陈荒煤、余冠英、吴伯箫、王平凡任副所长。1982年起,许觉民任所长,邓绍基任副所长。1985年起,刘再复任所长,马良春、何文轩、冯志正任副所长。研究所分设文艺理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鲁迅、民间、文学新学科等文学研究室。余冠英、蔡仪、陈涌、何家槐、唐弢、王士菁、朱寨、贾芝等曾担任研究室负责人。另设研究辅助单位:图书室、资料室。编辑出版的期刊有《文学评论》(双月刊)、《文学遗产》(季刊)。何其芳、陈翔鹤曾分别担任该两个刊物主编。该所设有学术委员会,聘请所内外著名专家参加。钱钟书、俞平伯、余冠英、吴世昌、蔡仪、唐弢、王瑶、杨晦、游国恩、毛星、贾芝、钟惦棐等均担任过学术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未分出前,戈宝权、卞之琳、罗大冈、林默涵、邵荃麟、季羡林、冯至等也曾担任过该所学术委员。

文学研究所的方针任务是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下,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文学理论、对中国文学的现状和历史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研究、总结经验,建设和发展文学的各个学科,探索文学规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文艺理论;并通过研究工作培养新的文学人才。

研究所成立后出版的集体编写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文学史》(3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3卷本,唐主编)、《文学概论》(蔡仪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3卷本、毛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朱寨主编)。个人撰著的学术著作有《何其芳文集》(6卷)、《宋诗选注》(钱钟书)、《史记选》(王伯祥)、《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等。新时期该所还组织全国部分高等院校和文学研究机构编辑3套系统的近代、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大型资料丛书。该所还编辑出版了1981年至1986年《中国文学研究年鉴》共6卷。

马靖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86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