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民间文学概说 |
释义 | 中国民间文学概说 早期民间文学理论著作。杨荫深著。上海华通书局1930年出版。本书界定民间文学“是口述的,耳听的,是一般的民众——不论其为知识阶级或无知识阶级,他们都有演述口传的可能”。作者认为民间文学“断不是一种杂乱无为的东西,它有自然的音律,精密的结构。是有一种思想的,想象的,感情的,所以它能够传递至几千几百年而不灭,有各地各方的人们的歌咏而不绝”,因而它是一种真正的文学,值得去欣赏去研究。作者比较民间文学与文学的差异是:口述的与写述的,群众的与个人的,平民的与贵族的,自然的与雕饰的。作者认为民间文学可以分为三类:故事(含神话、传说、趣话、寓言)、歌谣(含童谣、山歌、时调、谜语)、唱本(含唱词、唱曲)。民间文学的价值有教育上的补助作用、学术上的参考作用、行政上的凭借作用、生活上的调剂作用。此书的特点是从纯文学的角度考察民间文学。 李稚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84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