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真美善 |
释义 | 真美善 现代文学期刊。半月刊、月刊、季刊。1927年10月创刊于上海。曾朴、曾虚白编辑,上海真美善书店出版。1928年第3卷起改为月刊,卷期续前。1931年1月16日出至第7卷第3期停刊。1931年4月复刊,改为季刊,出新1卷第1期。同年7月出至新1卷第2期后终刊。前后共出版47期。 曾朴在创刊号《编者的一点意见》中说明了刊物名称的由来,真“就是文学的体质”,美“就是文学的组织”,善“就是文学的目的”,宣称要使刊物“做成一切人共同的享受”。实质上《真美善》标榜的是艺术至上和趣味主义,缺乏现实意义。刊物创办后的前6期,内容基本为“作”和“述”两大部分,撰稿人仅有曾朴和曾虚白父子,曾朴发表了长篇连载《孽海花》和自传体小说《鲁男子》,并同曾虚白一起翻译了许多法国文学作品。从第1卷第7期开始,夏莱蒂、崔万秋等人发表了几篇译作,撰稿队伍逐渐扩大,但作品仍以追求纯艺术为主。从第3卷起,徐蔚南、王坟(朱雯)、张若谷、王家棫等人加入撰稿人队伍,刊物内容逐渐丰富,发表了陶然的小说《过年关》,谢康的诗《雷雨》,邵宗汉的散文《归乡录》等。第6卷起,刊物的版面作了大量的改动,开辟了文学论丛、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随笔、戏剧、诗歌等栏目,内容趋于活泼,发表的傅润华的文艺论文《中国文艺学的创建》,葛曼菲的小说《革命者的下午》,郭侣桐的剧作《遣嫁之前夜》,王佐才的散文诗《绿野中的追逐》等作品。对外国文学的译介也从单纯的艺术追求转向现实和全面,如发表了周子亚的论文《拉丁亚美利加的文学》、契诃夫的小说《牡蛎》等。主要撰稿人还有:邵洵美、李赞华、于在春、孙席珍、绿漪(苏雪林)、叶鼎洛、储安平等。 徐锦钧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70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