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文学革命论
释义
文学革命论

现代文学评论文。陈独秀作。发表于1917年2月1日《新青年》第2卷第6号。《新青年》自第2卷第5号刊登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后,陈独秀接着在下一号发表了《文学革命论》,认为欲革新政治,必须革新文学。该文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主义文学的“三大主义”:一、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三、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文章认为欧洲灿烂文明来自革命。欧洲从文艺复兴以来,政治、宗教、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都由于革命而发展而变化。因此,要改变委琐陈腐的中国文学也必须来一场革命。明代前后七子和归有光、方苞、刘大櫆、姚鼐是仿古欺人的十八妖魔,而当前的文学又全部继承了这些人的衣钵,因此,必须勇猛地向十八妖魔宣战。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和山林文学在形式上陈陈相因,有形无神,是装饰品而非实用品,在内容上则不超越帝王权贵、神仙鬼怪,或者个人的穷通利达,却不涉及宇宙、人生和社会,因而都必须推倒。并进而指出:盘踞中国人精神界根深蒂固的伦理道理和文学艺术诸方面是层层黑暗,深深污垢。此种阿谀夸张、虚伪迂阔的国民性是形成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和山林文学的原因。文章十分重视政治与文学与国民性的关系。以为要革新政治,就必须革新文学,要革新政治和文学,则必须使国民都能睁开眼睛观察世界、社会、文学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而不能日夜埋头在故纸堆中,只关心个人的命运。另一方面,虽然要反对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和山林文学,但不是否定一切文学传统。作者从中国古代文学史演变的轨迹,否定了雕琢阿谀的汉赋,铺张空泛的骈文、四六文、八股文,明代复古派和清代的桐城派,同时肯定了《国风》、《楚辞》,元明剧本和明清小说。因为后者不模仿古人,不是文以载道。《文学革命论》是继《文学改良刍议》后又一篇重要的反封建文学的宣言书,而且思想更激进,更有深度。

冯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12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