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彝族诗文论1 |
释义 | 彝族诗文论1 彝族古代诗文论著。举奢哲著。这部约1000行的诗文论,原为古彝文,系王子尧、康健、王冶新、何积全等人从贵州毕切地区彝族民间藏存的彝文古籍中发掘、翻译、整理出来的。诗文论共分“论历史和诗的写作”、“论诗和故事的写法”、“经书的写作”、“医书的写法”、“谈工艺制作”5个部分,对古代彝族的两种文学样式——诗歌和故事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对古代彝族工艺美术的起源、发展等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其中,“论历史和诗的写作”部分初载于《今日文坛》1987年第1期,后收入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初版《中国历代少数民族文论选》,其余部分正在翻译、整理之中。 据有关资料考证,举奢哲为彝族古代最著名的经师、史家、教育家、诗人和文艺理论家,并精通彝族医药和工艺美术。比他稍后的彝族另一位大毕摩布独布举在其所著《纸笔与写作》中说:“奢哲诗与文,智慧无法比;奢哲所写诗,一百八十七。人间谈到的,一切他写起。布独布举我,奉之若规矩”。举奢哲著述极为宏富,流传至今最著名的,除《彝族诗文论》外,还有一系列经书,如《祭天大经书》、《祭龙大经书》、《做斋大经书》等及文学创作《降妖捉怪》、《黑娄阿菊的爱情与战争》、《侯塞与武琐》等。鉴于他对彝族文化的巨大贡献,历代彝族人民都尊称他为“先师”,过去彝族的毕摩一提及他,总要站起来向他致敬。 明确记载举奢哲生活时代的,有彝族的一个支系“盐仓”的家谱。这个家谱的下限是清康熙三年(1664),这年因吴三桂带领清兵攻陷水西、乌蒙、乌撒等彝族地区,“盐仓”家谱断续。“盐仓”家谱有这样的记载:“恒也阿卖妮,举奢哲同时”。从阿卖妮起到清康熙三年止,“盐仓”家族共是66代。举奢哲是从清康熙三年往上推66代时候的人,此时约相当于魏晋南北朝到唐初这段时间。由此类推,《彝族诗文论》与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大约是同一时期的著述。 田方玲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409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