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当代文学参阅作品选 |
释义 | 中国当代文学参阅作品选 当代文学作品资料集。“二十二院校编写组”编(从第三册开始为“二十一院校编写组”编)。丁茂远任责任编委,王传斌、刘文田、陈公正、李秉林任编委。福建人民出版社(从第五册开始为海峡文艺出版社)1983年10月起陆续出版,截至1989年12月已出版10册。总共收作品(包括存目作品)210篇(部),计515万字。原为内部发行,后公开发行。 这套资料书由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从事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人员选编而成。编写组在《前言》中谈到本书选编的原则和体例是:1、在建国后各个时期文艺运动与思想斗争中涉及到的作品,或受过批判,或有过争议,只要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均予选收,其中有的实属优秀作品,有的瑕瑜互见,有的确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某些严重错误;2、所收作品大体按发表时间顺序分册出版;3、入选篇目一般包括“原作”(尽量采用最初发表的版本)、“说明”(着重介绍有关背景,摘编批判或争论的主要论点)和“索引”(选编在批判或争议中较有代表性的论文篇目)3个部分;4、长篇小说和少数超过10万字的中篇小说一律存目,不收原作,只附编者说明与索引。 第一册至第四册共收“文革”前17年中的作品83篇(部),其中有《清宫秘史》、《我们夫妇之间》、《武训传》、《洼地上的“战役”》、《买猴儿》、《新局长来到之前》、《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及续编、《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在悬崖上》、《小巷深处》、《洞箫横吹》、《草木篇》、《改选》、《红豆》、《不夜城》、《达吉和她的父亲》、《“锻炼锻炼”》、《望星空》、《海瑞罢官》、《谢瑶环》、《李慧娘》、《燕山夜话》(6篇)、《三家村札记》(4篇)、《早春二月》、《刘志丹》(存目)、《北国江南》、《兵临城下》、《风雷》(存目)等。第五册收“文革”期间(个别为“文革”前夕)创作发表的作品15篇(部),其中有《初升的太阳》、《韶山的节日》、《园丁之歌》、《三上桃峰》、《第二次握手》(存目)、《创业》、《海霞》、《天安门诗抄》(8首)等。编者在本册所加《编后记》中说:“这些作品在十年浩劫期间,均曾受到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疯狂围剿。”第六册收“文革”期间作品21篇(部)。卷前所加《编者重要说明》中指出,“本册所选大都是十年浩劫时期的毒草作品”,“主要是从一九七四年初至一九七六年十月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四人帮’利用文艺发动三次反党高潮期间炮制出来的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有《虹南作战史》(存目)、《初春的早晨》、《金钟长鸣》、《西沙之战》、《春苗》、《欢腾的小凉河》、《盛大的节日》、《反击》等。第七册至第十册共收新时期作品91篇(部),其中有《伤痕》、《调动》、《飞天》、《苦恋》、《假如我是真的》、《将军,不能这样做》、《人妖之间》(存目)、《在社会的档案里》、《女贼》、《聚会》、《一个冬天的童话》、《醉入花丛》、《啊,人……》、《离离原上草》、《女俘》、《绝对信号》、《挑战》、《车站》、《街上流行红裙子》、《天云山传奇》、《晚霞消失的时候》(存目)、《明月初照人》、《在同一地平线上》、《公开的“内参”》等。这4册书后均附同一《编后记》,说明了选编新时期作品的有关情况。 这套书中有的作品,如剧本《新天河配》、《新闹天宫》等,50年代公开演出但未正式发表,作为文学剧本系第一次与读者见面。 符泽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853-85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