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流寇队长 |
释义 | 流寇队长 现代话剧剧本,3幕。集体创作,王宸之执笔。1938年6月写于延安。1938年7月1日,为纪念抗日战争1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7周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在延安首演。上海建社1939年3月1日初版,列为“鲁迅艺术学院戏剧丛书”。戏剧书店1940年1月初版,列为“国防戏剧丛书”。作品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敌后游击队。在坚持同敌、伪、顽反动势力的复杂斗争中,克服自身队伍的流寇思想,成为一支真正坚持抗日的人民武装。队长袁占魁只知道“打家劫舍”,跟随他多年的刘大运、丁效忠、曾国亮等都是混了多年士兵生活的老兵,更是“天下老子第一”,根本分不清什么是抗日打游击和凭枪杆子打家劫舍当流寇的原则区别。在队长纵容包庇下,他们经常侵犯群众利益,随意拿群众的东西,甚至打骂群众,任意扣押群众。指导员徐展如精明干练,坚持原则,力争团结教育袁占魁坚持抗日。游击队员吕靖,原是北平流亡女学生,怀着满腔抗日热情;游击队员吴老赶、沈木铎出身贫农,纯朴坚定。敌伪反动势力曾千方百计想腐蚀和拉走这支队伍,均未得逞。一个自认为是“能把这一群饿狼降服得象绵羊一样”的“大红鞋”,同敌特勾结,利用兵痞子刘大运,结识了袁占魁,整天与袁占魁厮混,终于把袁占魁拉下水。指导员徐展如一度孤立,幸而在游击队员和广大群众支持下,粉碎了他们内外勾结的投敌阴谋。最后处决了已经投敌的袁占魁和刘大运。血的事实教育了有流寇思想的游击队员,促使他们坚持抗日斗争,打击侵略者。延安《新中华报》评论认为该剧是“边区和艺术界给伟大的七月的礼物,是中华民族新兴艺术在西北一角所放出的光芒”(一新:《大家为七月忙》)。 萧凌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117-511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