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黄节
释义
黄节1873—1935

近代诗人、学者。原名晦闻,字玉昆,号纯熙;后改名节,别署晦翁、黄史氏等。广东顺德人。其父为商人,在黄节不到1岁时去世,由其母抚育成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拜同县名儒简朝亮为师。二十六年(1900)前后曾出游南北各地。二十七年(1901)在广州与杨渐逵等创办群学书社,设中外报章杂志,以期启迪民智。次年应乡试落第,与邓实至上海创办《政艺通报》,介绍西方文明。三十年(1904)在广州与谢英伯创办《美禁华工拒约报》,揭露美国政府对华工的迫害。次年与章太炎等在上海创建国学保存会,创办《国粹学报》,以保种、爱国、存学为宗旨,宣传排满反清,抵制西方文化。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1907—1908)主讲广州南武公学和两广优级师范。宣统元年(1909)加入同盟会。次年加入南社。三年(1911)与梁鼎芬等在广州重开后南园诗社。武昌起义后,应广东都督胡汉民之聘,任广东高等学堂监督。1912年与谢英伯等在广州组织天民社,创办《天民日报》,主张伸张民权。1915年刘师培加入筹安会,鼓吹帝制。黄节责其“倾覆民国,是为内乱”(《与刘师培书》),致遭袁世凯仇视。1917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其后阎锡山曾聘其为山西教育厅长,王宠惠曾聘其为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孙中山曾命其为大元帅府秘书长,一概辞谢。除1928年一度出任广东教育厅长之外,一直在北大任教,直到去世。五四运动后虽然对于新文化运动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很不理解,却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与日本侵略,而以正直的爱国者终其一生。

黄节是由社会活动走向课堂的诗人和学者。一生写诗、治诗与教诗,是所谓“合诗教、诗学、诗法于一人”的“诗学宗师”(吴宓《空轩诗话》)。他为人耿直,狷介,重操守,为诗亦不随波逐流。早年重深思独得,反对宗法江西诗派。中年师法宋人陈师道。晚年崇尚汉魏六朝。其诗总计500余首,其中不乏感怀时事、咀嚼人生之佳作。尝自评其诗曰:“亡国哀音怨有思,我诗如此殆天为。”(《我诗》)张尔田比之为“味兼酸辣”的柠檬果(《〈蒹葭楼诗〉序》)。陈三立以为“格淡而奇,趣新而妙”(《〈蒹葭楼诗〉评语》)。著有诗集《蒹葭楼诗》,其他尚有《汉魏乐府风笺》、《魏文帝魏武帝诗注》、《曹子建诗注》、《谢康乐诗注》、《鲍参军诗注》、《阮步兵咏怀诗注》,以及诗学论著《诗律》、《诗旨纂辞》、《诗旨变雅》。其佚诗有马以君辑《蒹葭楼集外佚诗》和程千帆辑《蒹葭楼集外佚诗补》。其他文章散见于《国粹学报》、《南社》丛刻。

赵慎修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24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0: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