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黄绣球
释义
黄绣球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30回。颐琐著。初载光绪三十一年三月至十二月(1905年4月至1906年1月)《新小说》(上海)第15号至24号,只刊26回,有二我评语。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新小说社(上海)出版单行足本,分上下两卷。阿英收入所编《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1960年5月中华书局(北京)出版。又见1984年广雅出版有限公司(台北)“晚清小说大系”丛书。

书叙亚细亚洲的东部,有个自由村,居民大多姓黄。村中本来物产丰富,人物秀美,一向不与外界交往,生活非常安逸。后被外人妒忌,渐加欺凌,使村民苦不堪言。村里有个小财主,名叫黄通理,因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思想开通。他想进行改革,苦于孤掌难鸣。不料耳濡目染,他的夫人也受了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且有罗兰夫人向她托梦,以致思想大进,立志改造地球,所以改名“绣球”。夫妻二人志同道合,于是着手进行改革。因妇女缠足为害甚烈,所以首先由黄绣球带头放脚。不料如此小事,竟引起轩然大波,其本家黄祸更向官府告发。官府便以“行为诡秘,妖言惑众”之罪,将黄绣球拘捕。其夫黄通理求人关说,且满足了官府的索贿,黄绣球才得以释放。此次挫折,不但未把黄绣球吓倒,反而坚定了改革的决心,并决定从改革教育着手。黄绣球感化了两个尼姑,使她们腾出了寺院作为学校的教室。又编了顺口溜,叫两个尼姑沿街演唱,感动了不少人,大家纷纷捐钱。同时又得到了两个人的协助:一个是官府书办张开化,替他们与官府沟通;另一个是留过学的女医士毕去柔,由她到上海购置仪器。结果一所“黄氏家塾”和一所“西城女学堂”便开办了起来。恰巧县官易人,新任县官施大功居然极力赞助,于是在全县普遍开办男女学堂,以致面貌大变。黄绣球见本县的改革初见成效,便委托他人代理,自己带人到邻县开展工作。偏巧县官施大功也调任该县,所以改革顺利,进展很快。不料本县调来一个旗人贪官,名叫猪大肠,对改革成果横加摧残。大家气愤不过,把猪大肠赶走,索性武装自己,把本县独立起来。书末说:“后事甚多,此书也不及交代,等将来归入续编,再请看官指教。”但未见“续编”问世。

本书属于“理想小说”,在艺术上相当幼稚。但它充分表现了作者渴望通过变革,以求得祖国的强大,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因而它是宏扬爱国主义的进步作品。作者尤其极力塑造黄绣球这个女性形象。并对诸如妇女缠足、男尊女卑等现象发表了许多激烈的议论,主张男女平等。因此被阿英誉为“当时妇女问题小说的最好作品”(《晚清小说史》)。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28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