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斯 |
释义 | 李斯?—前208 秦代政治家、文学家。楚上蔡(今属河南)人。年轻时曾为郡小吏,后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后,认为六国皆弱,不能成就大业,于是西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后来向秦王政献灭六国、成一统之计,被拜为长史、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秦宗室大臣议决驱逐一切客卿,李斯也在其中。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说服秦王收回逐客令。此后进一步受到重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被拜为丞相。他力主废分封,立郡县,焚《诗》、《书》,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均被采纳。秦始皇死,李斯与赵高秘不发丧,矫诏杀公子扶苏、大将蒙恬,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二世二年(前208),为赵高诬陷,被腰斩于咸阳市中。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李斯《谏逐客书》、《上书对二世》(即《论督责书》)等20余篇文章,其中多数为书奏和刻石文。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代表作。文中首先列举历史上客卿对秦国的贡献,说明任用人才不必限于本土。然后以种种器物玩好虽不产于秦,但为秦所用为喻,进一步证明“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错误。最后指出逐客的危害:“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全文议论驰骋,气势奔放,铺陈排比,词采富丽,大有战国纵横家的文风。而且其文辞多用排偶,因此被清人李兆洛称作是“骈体初祖”(《骈体文钞》)。另外,李斯的刻石文如泰山、之罘的刻石文等等,内容虽很贫乏,无非是歌颂秦王功德,但形式上三句一韵,却很新鲜。它们又是最早的碑文,对后世的碑铭文颇有影响。 叶君远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80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