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提倡与论争
释义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提倡与论争

现代文学运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是国民党当局及其文人为了对抗左翼文艺运动的蓬勃发展而提倡,以1930年6月1日发表的《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为起点。其主要代表人物潘公展、朱应鹏、范争波、傅彦长、黄震遐等,都在国民党党政军警宪特机关任职。由国民党中央和南京市党部出资,他们先后成立前锋社(又名六一社)、开展社、线路社、流露社、长风社等,在上海和南京创办《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现代文学评论》、《开展》、《矛盾》、《橄榄》、《流露》、《长风》等刊物。稍后,在各地出版的《新垒》(上海)、《黄钟》(杭州)、《民族文艺》(南昌)、《时代文艺》(广州)等,也都是宣传民族主义文艺的刊物。

民族主义文艺的基本理论主张都包括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中。其它如《从三民主义的立场观察民族主义的文艺运动》(潘公展)、《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使命》(朱大心)、《民族主义文艺之理论的基础》(叶秋原)、《以民族意识为中心的文艺运动》(傅彦长)等,都是对《宣言》的阐述和具体解释。其理论主张首先把矛头对准正在蓬勃兴起的普罗文艺,企图以民族主义的文艺主张替代无产阶级文艺。《宣言》说,“中国的文艺界近来深深地陷入于畸形的病态的发展进程中”,面临着“危机”,“呈着零碎的残局”,“陷于必然的倾圮”,成了一片“废墟”,其原因盖出于“多型的文艺意识”,而没有以民族主义为“中心意识”。他们认为民族主义乃文艺的“最高意义”和“伟大的使命”。民族主义文艺的代表作品有黄震遐的小说《陇海线上》和《大上海的毁灭》、诗剧《黄人之血》,万国安的小说《刹那的革命》、《国门之战》和《准备》等。对于民族主义文艺的理论、创作和活动,“左联”成员曾撰文加以批驳。茅盾的《“民族主义文艺”的现形》、《〈黄人之血〉及其他》,以中外文学史的大量事实,说明民族主义文艺理论之不通;鲁迅的《“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揭露其创作不过是“与流氓政治同在”、“为王前驱”的“流尸文学”;瞿秋白写了《屠夫文学》一文。此外,胡秋原也写了《阿狗文艺论——民族文艺理论之谬误》。由于所依附的政治背景的不同,民族主义文艺家还曾与三民主义文艺家发生过摩擦。

抗日战争时期,陈铨、张道藩、李辰冬等又先后在重庆《大公报·战国》副刊、《文艺先锋》、《民族文艺》等报刊上发表《民族文学运动》、《民族文学运动的意义》(陈铨)等论文,在文艺界重新掀起“民族文学运动”。进步文艺界则利用《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群众》和《野草》等报刊予以驳斥。

张大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761-176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8 23: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