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袁昶 |
释义 | 袁昶1846—1900 近代诗人。字重黎,又字爽秋,别号渐西村人、芳郭钝叟。桐庐(今属浙江)人。同治六年(1867)中举。曾入资捐官内阁中书,充方略馆、国史馆校对官。光绪二年(1876)中进士,授户部主事。九年(1883)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十一年(1885)随吏部尚书锡珍参加中法《天津条约》谈判。十八年(1892)任安徽宁池太广道道员。二十四年(1898)五月出任江宁布政使,上书朝廷,就练兵、理财、开矿、办洋务、改官制、兴学校等提出建议,受到光绪皇帝重视。八月调直隶,赏三品京堂,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二十五年(1899)转太常寺卿。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兴起,力主镇压。八国联军攻陷大沽,与许景澄等上疏反对围攻外国大使馆和对外宣战,被斩。袁昶能诗善文,尤以诗著称。陈衍《近代诗钞》评论说:“爽秋诗,根柢鲍、谢,而用事遣词,力求僻涩,则纯于祧唐抱宋者。”金天羽《再答苏堪先生书》谓袁诗“能从山谷溯太白,而得蒙庄之神”。“好用道藏佛典,乃为累耳”。著有《渐西村人集》、《安般簃集》、《于湖小集》。 王杏根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72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